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1-19 10:02北纬26°1'32",东经100°2'5"——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西湖,人称“大理西湖”,这里是洱源入洱海北三江之一的罗时江发源地。
天苍苍,水茫茫;远山沉寂,湖风轻抚。
63岁的白族老汉李子华,在湖风中再看了一眼祖祖辈辈居住过的湖心岛的老房子。恋恋不舍地叹口气,回身催着一家人将值钱的家当装上拖拉机,从近年才从湖中修建的一条便道上,颠簸着驶向对岸。
这次的举家迁徙,不是离乡背井,而是离开岛上的存身之地,搬到对岸的西湖新村。那里的集中安置点,政府已经给他家建好了三层共340平方的砖混结构新房,今天是他家的乔迁之喜。
“衷心感谢共产党!我们这些岛上的居民是托了共产党的福,才住上了这样的好房子。以后,再也不用时刻担心房子下陷了……”说起当年岛上房子下陷时的无奈,李子华抽支烟。缭绕的烟雾里,既有过往的烦恼,也有恋恋不舍的乡愁。
乱了夏末蓝了海,伤了初冬白了城
光,斑驳了流年,漏断疏影,往事重回首。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本来是岛上居民的日常,也是李子华童年记忆里,最真切的生活场景。
那时节,醒来明月,醉时清风,是岛上的惬意时光。
然而,大家最怕听到一个声音是:“抬房子喽——”
当年,住在岛上的居民,都怕听到这个消息。这个消息预示着,周边6村7岛的居民都要去帮忙;还预示着要“抬房子”的这户人家,要破一次财了。
右所西湖面积约3.3平方公里,蓄水量590万立方米,是罗时江的发源地。罗时江全长13公里,其中洱源境内9公里。通过罗时江进入洱海的水量,年均5900万立方,约占入洱海水量的4.33%。
西湖由水面和6村7岛构成,岛上居住有954户4481人,群众生产生活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6村7岛由湖底沉积泥炭在湖内凸起形成,整体地基较软,地质条件差,群众居住的房屋下沉、倾斜、倒塌等安全隐患突出,一代人建三次房的现象较为普遍。
而“抬房子”这件大事,就是当岛上的房子历经一些岁月后,出现地基下沉后的现象。雨季时,湖面上涨,湖水淹没了周围7岛。所以从远处看,只能看见湖面上不规则地漂浮着一些房屋。
这种现象,岸上的人看得云里雾里,倍感神奇。岛上的居民却个个如戴上金箍咒的孙猴子,家家忙着从屋里往外舀水。屋里实在进水多的人家,便会出现房屋倾斜的现象。这时候,就要“抬房子”了。
“抬房子”是个庞大的工程,要等岛上积水褪去,才将屋里的家伙什倒腾出来,将砖木结构中的砖墙拆掉,揭去屋瓦,只留下房屋的主体木结构——四梁八柱或者四梁十二柱。要找很多工匠和群众帮忙,一点点将房子的木结构抬起,往下填埋大量的碎沙。等将地基垫高了,再来稳固好房屋木结构,重新砌墙挂瓦,恢复原貌。
每次“抬房子”,都要耗时数月,花费不会少于20万元,基本比新建一栋房子少不了多少。李子华的一生中,就经历了两次“抬房子”。为此,岛上的居民拼命赚钱,不仅是要筹备孩子的男婚女嫁,还要预留着“抬房子”的费用。到实在需要“抬房子”而没钱时,在岛上就是很掉面儿的一件事。
每逢湖水上涨或者雷雨天气,岛上的居民便夜不安席。夜里总要伸头探脑地爬起来几次,看看湖水浸到了房子的地基没有。这种定居不安居的现象,严重困扰着6村7岛的居民。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时序分明的十二时辰,把无涯的时间平分进大理西湖琐碎的日子里,伴山伴水伴炊烟,有声有色有诗意。
大理西湖有六村(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七岛,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画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岛上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此前,岛上群众生产生活对西湖直接污染十分严重,加之西湖属右所西片区地势低洼带,流域内近1.4万亩农田尾水汇入西湖,导致水质不断下降。
在前一阶段的洱海保护治理中,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奶牛禁养、退田还湖、污水收集清运等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使得水质下降趋势得到一定遏制,但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湖水质下降问题。
之后,西湖村有260多户提出搬迁;2015年,中登自然村152户再次提出搬迁。至此,实施西湖生态搬迁时机成熟。生态搬迁既是保护洱海、恢复西湖水生态环境的一项根本举措,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有了格局,思维跟得上,才能越走越顺。
通过现场充分勘察,科学论证,当地政府确定西湖生态搬迁主要包括右所西湖和温水两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的约722户3450人。李子华所在的中登村,在第一批搬迁之列。
为了鼓励搬迁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西湖的水质越来越清澈,来旅游的人多了,政府倡导我们将多余的房间腾出来做成民宿。我这个户型虽然小点,但楼上还是可以腾出两间房子做民宿;下面的可以租出去做铺面房。现在搬迁点还在建设,我就自己在铺面里先卖点烟酒糖茶吧。”
再点支烟,缭绕的烟雾中,李子华又在计划着将来的赚钱门道了。在他的计划中,终于没有了“抬房子”这项日怕夜怕的开支。
湖光荡漾几回纹,渔父歌声闹水滨
“湖光荡漾几回纹,渔父歌声闹水滨,信口舢敲湘汉句,断肠弄笛雁鸿云。三三对白烟蓑合,两两归帆获岸分,最趁夕阳含缺处,前村沽酒带余醺。”
这是清代邓川举人杨承淳赞美大理西湖的一首诗。
大理西湖位于洱源县邓川坝子西部的苍山第一峰云弄峰山麓,镶嵌在右所镇西部的佛钟山下。距大理古城40多公里,处在大理和丽江中间。
西湖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AAA景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洱源西湖湿地公园是继元阳哈尼梯田后云南省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还是云南省第一个天然的国家湿地公园。
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杨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唱和。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徐霞客泛舟西湖,被西湖的山光水色和荷花渔村所陶醉,欣然在其游记中赞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西湖生态系统多样性极为独特,形成面山森林(灌丛)—村庄—农田—湖滨沼泽—湖泊水面—岛屿村庄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交叉重叠的多样性特征。湿地保存有洱海大头鲤、灰裂腹鱼、大理裂腹鱼等特有鱼类,是许多越冬鸟类的栖息地,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珍稀鸟类紫水鸡在我国最大种群分布地。”
大理旅游集团西湖分公司总经理赵永波介绍,目前,大理西湖景区拥有丰富的农耕、水上、亲子、歌舞表演等体验活动。同时,依托景区天然湖村的美丽画卷,在确保安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前提下,也推出了很多特色旅游产品。
“比如景区推出的乡愁图书馆,‘天空之镜’拍照打卡地;汉服、唐服换装体验等。如诗如画的湖村美景,加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的‘加持’,让不少明星和网红到此打卡。各种综艺节目,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不见粉黛的大理西湖,在慢慢揭下她神秘的面纱,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她清纯幽静的美丽和魅力。
掬起的水里,映着生活。让冬天放慢脚步,换上梅花的香馨,获取快乐,储藏人间的食粮。
未来,大理西湖景区还将以文创产品作为景区发展的主要发力点。以绘画、音乐、非遗等为抓手,力争将西湖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都市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高层次景区。(文/张密 图/赵永波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