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1-11 11:04【人物简介】
朱有勇
生于1955年
云南个旧人
植物病理学专家
中共党员
1982年毕业于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00年
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曾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2011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
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他学农爱农为农,发表《自然》封面文章。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科技示范扶贫、教育培训扶智等方式,带领澜沧直过民族“拉祜族”农民走上生态脱贫致富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他设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荣获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学名师、中华英才等称号,是十六、十七、十八大党代表和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人物事迹】
“农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去研究什么。”
这是朱有勇大学毕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坚持的理念。作为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师,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探索下,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6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过3亿亩;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低纬度冬季马铃薯3000余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超过200亿元。
1955年11月
朱有勇出生于
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
对农业、农村、农民
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8年,正在为“稻瘟病”困惑的朱有勇,出差途经云南石屏县时,路边田野里的一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间栽了两种水稻的田里却并不明显。通过对沿途稻田的观察,他发现农民似乎有意识地间栽两种水稻。
为科学解释“水稻间栽”意义,特别是对防治“稻瘟病”的独特效用,朱有勇一头扎进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领域。
经过近千次试验研究,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控制病害的新途径。
此后,他通过机理研究,进行品种搭配、空间配置和时间优化的技术创新,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新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检验,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累计推广应用3亿余亩,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
朱有勇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为云南省农业系统
第一位院士
拉祜族群众刘扎丕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第一次听到干部介绍朱有勇院士时,不禁纳闷:“院士是啥,种个马铃薯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马铃薯挨个放在沟里、盖上土,等着收获就行了吗?”
刘扎丕的家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这里是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地区,也是我国“直过民族”聚居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刘扎丕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朱有勇带着团队走村入户开展马铃薯种植培训,教大家选择品种、建垄打沟……2016年培训结束后,刘扎丕就报名冬季马铃薯种植,这是当地首次尝试在冬季种植马铃薯。
“我们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了‘科技小院’,还首创了‘院士培训班’。”朱有勇说,
他带领大家打破常规培训,在田间地头的“课堂”上,不仅布置“作业”,中途还到地里检查“作业”,最后还为“作业”评奖,以此督促大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中国工程院派驻云山村的第一书记何朝辉介绍,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村民种出优质、高产的冬季马铃薯,不仅改变了自给自足的状态,还有了现代商品意识。
“如何将种出的马铃薯卖出去,卖上好价格,也是朱院士思考的问题。”何朝辉说。
去年,澜沧县冬季马铃薯成熟时,因传统销售渠道受阻,当地700吨土豆待售。
朱有勇像往常一样
戴着草帽、穿着胶鞋
来到基地挖土豆
并首次尝试
在电商平台
直播卖土豆
“澜沧土豆‘皮肤好’‘体格大’,一个就能炒一大盘。”朱有勇在介绍澜沧土豆特点时,还介绍了当地发展优质土豆的过程。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54万网民观看,当天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
朱有勇在“代表通道”
举着澜沧的冬季马铃薯
向中外媒体推介
2019年,朱有勇团队联合电商讲师为学员普及电商知识,带动当地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培养品牌思维。
朱有勇非常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先后捐赠400万元设立了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激励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潜心研究、服务三农;在朱有勇团队的带领下,每户种植冬季马铃薯的群众户均增收2500元至7000元,1000余人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他还把扶贫企业给予的15%技术股全部给农民群众分红。
长期与农民和土地打交道的朱有勇,形成了朴实纯粹、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农民情怀。
2019年
朱有勇被中宣部
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人物语录】
“农民在前,院士在后。”朱有勇说
无论是做院士
还是做教授
归根结底
自己就是一个
会种庄稼的农民
“党旗所指就是奋斗方向。”
朱有勇说
这是自己的初心
他将继续忠诚于
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情系农村、躬耕农业
践行一名
普通农业专家的使命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