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1-10 11:28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感动中国颁奖词
杨善洲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人物简介】
杨善洲
1927-2010
云南施甸人
历任施甸县委书记
保山地委书记等职
他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淡泊名利,廉洁奉公
模范地践行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退休后
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
带领群众扎根大亮山
义务植树造林22年
建成占地面积
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
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3亿的
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
无偿移交给国家
【人物事迹】
“只要生命不结束
服务人民不停止”
这是杨善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杨善洲退休后
回到家乡云南施甸植树造林
奉献到生命最后一天
在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
筑起一片绿洲
|“草鞋书记”|
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等职。
他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下乡时常把锄头带在身边,还喜欢戴草帽、穿草鞋,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面色黝黑、双手长满老茧的他常说:“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
1985年,昌宁县金华乡遭受严重水灾,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立即开会提议暂停在建的地委办公大楼,把资金用来救灾。有些同志有意见,杨善洲反问:“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受苦,我们却悠闲地坐在富丽堂皇的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在职期间,杨善洲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
|退而不休|
1988年
61岁的杨善洲
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
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
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
带领群众
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
“大亮山、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最初用树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杨善洲就领着林工一边造林,一边建房。山里风大、雨多、潮湿,他在油毛毡房一住就是9年多。吃饭、办公的桌椅、床铺,也因陋就简。
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善洲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他就带头到花市街上捡果核,实在捡不完,就发动林工一起去捡。没有肥料,大家提着粪箕到村寨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
▲故居
22载辛勤耕耘
杨善洲带着干部群众
植树造林5.6万亩
让大亮山披上绿装
他还带领大家
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
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
让大亮山附近的群众
过上通路通电的生活
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对群众满怀深情,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而对自己和家人却始终严格要求,从没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2010年10月10日,83岁的杨善洲告别人世,留下一片绿洲。为纪念老书记,大亮山林场此后更名为“善洲林场”。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014年12月,杨善洲干部学院挂牌成立。如今,这里的课堂上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
|“改革先锋”|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杨善洲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如今的大亮山,林木葱郁,溪流淙淙。
在保山市施甸县的杨善洲纪念馆里,“人民公仆杨善洲”几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前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人们络绎不绝。
“父亲很少回家里住,大亮山的房屋才是他真正的家。”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说。
【荣誉档案】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
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2019年9月25日,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来源:乐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