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0-14 11:22迁居
2019年12月3日,对于花甲之年的刘再发老人来说,是一个毕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带着一家老小,告别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溪洛渡镇玉笋村小柒组的3间土坯房,搬进了位于永善县城东南面的金江锦城23幢2单元101室。
120多平方米的新房窗明几净,新装的吸顶灯、齐备的卫浴洗漱设施、粉饰一新的内外墙、三室两厅的布局,让刘再发的妻子唐志香很满意。归置物品、打扫卫生、招呼前来做客的亲戚朋友,唐志香忙得不亦乐乎,嘴角一直挂着微笑。
“我是一名村民小组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能走出世世代代居住的山窝窝,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我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刘再发动情地说。以前,他从老家到县城要走3个多小时的山路,还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2019年底,刘再发带领小柒组15户村民,全部搬出大山,搬进永善县城;儿子刘仁才参加挖掘机培训后帮人开挖掘机,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两个孙女在溪洛渡镇中心校上学,走路10多分钟就到了,接送方便。一次月考中,孙女刘潇获得了全年级全科总评一等奖,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热心的刘再发得到了新邻居们的认可,被推选为楼栋长。面对未来,他满怀憧憬与希望。
安居
12岁少年刘焱出生于永善县细沙乡大同村白岩湾,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孩子,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此后,母亲带着他前往贵州等地务工。母亲从不向刘焱抱怨生活的苦和累,懂事的刘焱也从不向母亲索要新衣服和新玩具。生活虽然清苦,但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平淡而温馨。
2020年初,厄运再一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由于常年劳累,刘焱的母亲病倒了。当医院的诊断书上出现“胃癌”两字时,母子俩抱头痛哭。刘焱擦干眼泪,告诉妈妈:“您一定要好起来。我会好好读书,长大后孝敬您。”5月,母亲病情恶化离世,她终究没能看着亲爱的孩子长大。在老家料理完丧事后,刘焱的叔叔刘治清将他带回了永善县城金江锦城23幢2单元202室的新家。
2019年底,刘治清从细沙乡大同村搬进县城。对这个可怜的侄儿,夫妻俩疼爱有加,给他布置房间、联系学校,带他适应新环境。“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崭新的生活。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家人。你只管安心念书,遇到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刘治清叮嘱刘焱。刘治清的女儿刘慧和刘焱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兄妹俩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刘焱开始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打篮球……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刘焱的奖状,昭示着他已走出阴影。“现在的老师们对我很好。我很喜欢我的新家,也感谢我的叔叔婶婶。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县里最好的中学。”刘焱忽闪着眼睛说道,似乎对未来已有了规划。
乐居
在永善县红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广场上、道路旁,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独特的场景:一位手里拿着一把加长柄夹子、坐在轮椅上的年迈老人,轮椅两侧绑着一副拐杖和一个自置的垃圾筐,老人慢慢滑动着轮椅前行,不时低下头用夹子夹起地面的零星纸屑或果皮,干净整洁的藏青色外套上的党徽特别醒目。他叫李昌伦,今年79岁,住在永红社区54栋1单元102室,二级肢体残疾,是一名拥有5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李昌伦参加过民兵队,当过班长和指导员;参加过电站建设,30岁那年因意外致残。2019年12月,他家搬进了红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宽敞洁净的路面、怡人优美的小区环境、统一规划修建的美丽新居……搬进新家的一年多时间里,李昌伦见证了乡邻们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安定幸福。感慨之余,他总想为大家做点事,于是加入了爱国卫生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带动社区其他残疾人共同参与“爱护家园”行动。
“小的时候,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漏雨的屋子,赶集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缺医少药,进学堂念书更是一种奢望。我从来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房前屋后花繁树茂,出门就是商店、医院、菜市场;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挣钱;孙儿们在红光一贯制学校上学,从家里去上学,只要几分钟,3餐都在学校吃。国家还给我发放养老金、低保金和残疾人补贴,不为社会做点事,怎能报答党的恩情?”说着说着,李昌伦的双眼噙满了泪水。
2019年底,那场浩浩荡荡的大搬迁在永善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最初的杂乱无章、荒凉萧条变成了现今的井然有序、车水马龙。那些总是奔走忙碌于人前的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值守的志愿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感染群众的宣讲员、广场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少数民族少女……数万群众搬出大山,用心用情创造幸福家园,在永善大地上绘就出一幅隽永和谐的美丽画卷!
作者:黄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