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见·母亲河 幸福河——总书记的“治河”之策

 2021-10-23 22: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中国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

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在两年多前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

5000多公里的长度,百万年的历史,勾勒出一条大河的时空轨迹;水流泱泱,历史浩荡,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这条母亲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

擘画——“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脉。千百年来,哺育滋养着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黄河,中华民族的忧患。曾几何时,野性张狂的河水给沿岸百姓带来过深重灾难。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党中央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所至尽是关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

回首过去,深邃的目光穿透历史云烟——“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2019年9月,河南郑州黄河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一幅黄河改道图。一串数字让漫漫治黄历史跃然纸上,娓娓诉说古老黄河的新生: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从针对黄河成立了治河委员会,到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再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审视当下,深刻的思想蕴含着辩证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症结何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梳理: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症结何解?“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远眺未来,长远的思虑指明前进方向——“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2019年9月,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区域协调发展大棋盘再落关键一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大河新篇自此刻提笔描绘。

理念——“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我曾经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今天我要说,黄河一直以来也是体弱多病,水患频繁。”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把脉黄河。

黄河之病,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

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调和?经济发展遭遇的瓶颈如何突破?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这样一种“财富观”: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因病施策,黄河治理既应有景观之变,更应有理念之变。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大禹治水的例子告诫人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谓是一剂良药。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千秋大计,牵挂心头。数次考察黄河流域,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治本良策。

久久为功,算好经济社会“整体账”——总书记谆谆嘱托:“治理黄河的功利好坏,要以百年千年计,不能急,不能马虎。”

3.jpg?x-oss-process=style/w10

目标——“让黄河造福人民”

一条中华民族母亲河,千百年来留下无数荡气回肠诗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磅礴,至今仍被代代传颂。人与河,在悠悠岁月中共生。

“搞好生态文明,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2014年3月,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黄河东坝头段考察,了解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2019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总书记在山西察看黄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落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黄河,关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此次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一以贯之:“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

策划:杜尚泽

撰文:林小溪、许海仓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李学仁、王晔;统筹:毕晓洋、虞东升)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时政 新时代 新作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