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百人84】周启美:宁愿一人脏,换城市发展美

 2021-10-20 17: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人物简介】

周启美

云南昭通人

作为一名掏粪工

20多年来

无论是阴雨绵绵

还是酷暑严寒

周启美每天都

坚持按时出班

为千家万户清掏粪便

平均每天

挑25担粪便

每趟平均

走七八十米

对她来说

肩上的扁担

更换了多少根

脚下的鞋

磨破了多少双

已记不清楚了

只知道自己的双肩

长满了厚实的硬茧

在几次卫生大检查期间,肾炎病发,周启美没有吭声,用口罩蒙上浮肿的脸、咬紧牙关硬是撑着工作。

领导多次考虑要给她调换较轻松的工作,都被她婉言拒绝。

19907月,周启美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0年、1991年、1994年分别被市、区政府命名为“城市美容师”。

【人物事迹】

1950年生的周启美,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课本上读到了“时传祥”的先进事迹,觉得自己也可以在平凡中做出贡献,最终,她也走上了环卫工的岗位,“似乎是注定的”,她进入环卫岗位后,成了一名厕所的清掏工人。

“当时听说要盘龙区招环卫工,好多人都报名了,最后有29人被录用。”当时只有22岁的周启美是这一批环卫工作中最年轻的,而且文化程度也是最高的,高小毕业,还当过老师。

但是,这29人最终到岗的只有16人。“当时社会看不起环卫工,认为这是犯过错或者最混不走的人才会做的工作。”周启美说,固有的偏见让环卫工低头做事。当时300 多个公厕就是她耕耘的“自留地”。

“那个时候的昆明到处都是石板路,盘龙区的街道也很窄,环境卫生说不上好不好。”她记得自己上工的第一天,拉着木板车,走在青石板路上,“哐当咣当”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且手臂被震得酸麻。

最让她痛苦的是,她是粪便清运工。

“当时很多公厕都是旱厕,根本谈不上管理,堵塞是很常见的。”清掏厕所时那让人恶心呕吐的刺激性气味至今仍萦绕在她的记忆中。

“粪便清掏工人中,落下肺心病、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不在少数。”周启美现在也有这些旧疾。

当时旱厕有个共同点,都是露天的,晴天的时候仅仅是臭味重,但是雨天清掏就难上加难。

“晴天,一个厕所可能挑出来三四百公斤粪便,雨天的话,就要挑上千公斤。”周启美说,劳动量的加大,让很多长期在一线的工人患上了颈椎、腰椎和关节炎、风湿等“职业病”,她自己也不例外。

在环卫系统中,一直流传着周启美的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寒冬时节,一家公厕的粪池满了,需要清掏,但是这个粪池中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很难清除。在周围人都觉得太冷不敢去清除石头的时候,周启美站出来,自己爬下去,用双手把粪池中的石头一个个抱出了粪池。

而此时的她,正值生理期。等她晚上回到家中后,竟然患上了急性肾炎,出现了尿血的症状。

但是,第二天,她又准时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之上。

因为在她看来,那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渴了在街坊的水龙头饮一口自来水,饿了就啃一口馒头。“不管是晴天、雨天还是雪天,身上都难免一身屎尿,只要能找到水,冲一冲,又穿在身上继续干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也越来越宽,厕所条件也越来越好,周启美和其他环卫工人们的肩膀被逐渐解放出来,清运的车也换成了三轮车,后来又慢慢变成了摩托车,但是一直在一线工作的周启美,从未改变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1990年,她当选部级劳模;1995年,她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作为昆明环卫系统唯一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同年,又被评为“全国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再次进京受奖。

这些荣誉和“昆明市十佳职业女性”“先进工作者”等光环一直伴随着她,但她从未懈怠。虽然现在已退休在家,但她说,依旧能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政府的关怀。

她曾说,“为了有点老米钱来做这个工作就要把它做好,这是做人的本分。”

来源:云南信息报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