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0-12 14:3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六个“新”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提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设定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中国文明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有效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在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上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通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风貌,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牢牢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要善于用好文化载体,繁荣文艺创作,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把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潜移默化,使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要找准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特别要重视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并结合相关主题教育,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
要多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网络的作用,采取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善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主流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各种传播手段,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利用大型户外电子屏、灯箱式阅报栏、灯杆式宣传箱、社区板报等,播放、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宣传标语,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范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有效的制度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反之则受到制约。把抓建设与抓治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用法律的硬约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示范效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表率者。同时,要深入挖掘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先进思想道德,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共鸣与认同。要结合道德人物评选,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基层社区。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更好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重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理想的精髓,能激励全体人民为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同心奋斗。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相关部门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群众的日常活动中, 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凝结共识。由此,更好地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助力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高,促进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王茂祥 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