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02 13:54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勇前进的伟大历程中,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价值性?对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理论问题,不仅一般的群众难以回答、理解,就是理论工作者乃至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曾有过疑惑,甚至犯过错误。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我们党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做过片面的、教条的理解,认为“一大二公”就是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搞计划经济。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邓小平在总结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多次阐释了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等。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体现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在这个论断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是根本目的,同时体现着一种价值追求。但是,这个论断的表述对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的体现似乎不够全面、清晰。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与公平、民主与法治等没有凸显。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深化和丰富对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的认识、理解。社会主义不仅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它的更高追求在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法治、文明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往,我们注重较多的是社会主义科学性、实践性、结构性和制度性,而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价值性的关注和研究均较少。虽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系统论述过社会主义的价值性,但是,他们的理论表述和阐释中蕴涵着崇高的、科学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也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更是一种合目的性的人类价值体系。[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自觉》,《光明日报》,2013年9月14日,第11版。]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大大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性,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而有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的制度。
2.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摸索、发展和总结,中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另类怪胎还是独树一帜?它有没有与人类的普世价值相适应的一面?它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灵魂?这些问题曾经甚至依然在困惑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以及创造出的世界奇迹,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是人类社会进步历程中的一枝独秀的风景。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引起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认为未来的中国会挑战它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冲击它们的世界霸权。因此,它们不遗余力地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障碍和倒退,与人类的普世价值渐行渐远,并积极用西方的价值观来渗透、影响中国的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永远不会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有自己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也有自己的价值自信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并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中,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吸收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不断从价值层面发展创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拒绝自由、民主、博爱、平等、公平、正义、法治、人权、和谐等这些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并把它们作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道路层面上升到价值层面,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价值之魂,使之成为强基固本的兴国之宝。
3.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促改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正值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利益格局、社会分层、价值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等,都呈现出多元多样易变的特点。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地区和部门,不同的行业,乃至不同的个体,基于在改革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获的利益的不同,他们对改革的评判、期望和态度各有迥异。从指导思想上来看,多数人认可、支持和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极少数人批评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最终要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改革方向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而罪魁祸首是执政者与资本的联合,背弃了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把改革的对象指向了执政者。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改革之所以难以推进,主要是政治改革滞后,真正的市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成熟的市场机制需要民主和法治为之护航。当前,诸如此类关于改革的争论和分歧,在媒体和网络上随处可见,不胜枚举。社会各界对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对象、路径、重点等尚存一定的分歧。尤其是,改革开放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和愿望,他们开始从关注经济利益和权利转向关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和权利,他们在开放中获取了新的见识和信息而求诸于新的诉求。与此同时,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还是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与具体政策,在实践的运行和操作层面肯定有不足、失误和亟待完善和发展的内容。一部分群体不能理性地、辩证地看待这些不足和问题,反而藉此不遗余力地嘲弄、批判改革开放,引发争论和分歧。总之,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彷徨局面,即改不改?如何改?从哪改?改向哪?谁改谁? 如何整合多元的思想、价值和分歧等,最大限度的凝聚改革的共识,形成最大的合力,共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这是中央高层在布局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无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正是应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以通俗、易记、易懂的语言,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以此统摄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整合喧嚣多元的价值秩序,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
4. 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和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相辅相成地并用,是现代国家真正强大的两根支柱。而且,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个面临的重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同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又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并在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中,继承和创新了中华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又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吸纳了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的精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从三个方面对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产生重要影响,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文明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强度和硬度。一是,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谐、文明、诚信、友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当今世界各种冲突日益彰显的背景下,中国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必将有力地消解西方现代性价值的缺陷,从而获得世界文明国家更多的认同。这无疑会大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二是,展示和彰显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现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源于西方文明,并成为了人类文明共享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基本内容之一,使之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并存,充分地向西方世界和文明展示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现代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三是,秉持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致力于领引世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于其它价值观的根本,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古今中外文化精髓的大杂烩,而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和创新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的结晶。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会增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而且会大大拓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