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0-12 10:55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民工能否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决定着巩固拓展脱贫攻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成败。
今年以来,昭通市把为农民工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试金石”,人社系统积极作为,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切入,聚焦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根治欠薪等“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办实事、务实解难题,写好“人力资源开发大文章”,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让全市254.9万农民工走向更好的小康生活,发展劳务经济,不断让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持续、更有保障。
技能培训为群众配上致富“金钥匙”
“挖掘机力量大,山高坡陡都不怕,若是能够驾驶它,一准挖出‘金娃娃’……”3月9日,在靖安新区挖掘机培训基地,200多名“大孩子”一边唱着歌、一边有序登上挖掘机进行实地操作。
从永善县搬到靖安新区的周国毅参加了本期培训,他兴奋地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通过本期培训增长了本事,将来一定会踏实工作,多挣钱,让全家人生活得更加美好。”
有一技之长,是就业创业的保障和基础,是打开增收致富门的“金钥匙”。为不断提升群众的技能水平,昭通市坚持以市场所需、群众所愿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以能就业为培训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劳动技能,推动城乡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让群众技能更强、就业更稳、收入更高。
今年以来,昭通市累计开展挖掘机、电焊工、水电工等各类就业培训32.53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参加15.32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41期,1255名创业者受益。
就业创业让群众端稳增收“铁饭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饭碗”。据统计,近年来,昭通劳务经济“唱大戏”,务工收入占全市农村群众总收入的64%以上。
为让农村劳动力能充分就业,昭通市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以高度组织化为抓手,以全过程精细化服务为保障,以2.75万个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组织3万余名市、县、乡、村四级干部、驻村队员、就业信息员,扎实开展动态精准的网格化就业服务,实现“岗位送上门、政策送到家、人员送到厂”的“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输出;建立劳务协作长效对接机制和稳岗转岗机制,组建38个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选派102名稳岗人员到151个省外就业集聚地区,开展精细化跟踪服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实行党员“1+X”包保帮扶机制,关心关爱务工人员家属,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不用操心家事。
截至目前,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254.9万人,较上年新增20.6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3.51%。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92.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8.38万人,转移就业率分别为88.07%和92.5%。
同时,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为2276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831万元,并充分发挥贷款的“杠杆”作用,创业带动就业5018人。
根治欠薪让群众告别“忧薪酬”
“务工能挣钱,但最怕钱被拖。感谢党和政府做主,帮我们追回被拖欠了两年多的血汗钱!”7月21日,拿到10多万元的工资,昭阳区盘河镇的薛兴金满脸笑容。
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是广大农民工最大的期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昭通市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根治欠薪“联合接访日”制度,加大政策宣传,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劳动保障监察、住建、交运、水利、公安、司法、工会等部门联合发力、联动处置,现场核实情况、现场协调处理,及时监察执法,及时处置欠薪诉求,并用好通报、约谈、督办和纳入欠薪“黑名单”等手段,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有效缩短了欠薪处置时间,提升了欠薪诉求办结率,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无易事。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各类欠薪案件3490件,帮助29252名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56858万元,让农民工告别“忧酬烦薪”事,能体面劳动、舒心工作。
通讯员 胡华玉 朱 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