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外地人看昭通丨朱天峰:发展的昭通,未来更可期

 2021-10-09 11: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昭通多元文化交融,文墨渊源深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作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昭通以秀美山川和革命老区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在此学习、工作及生活。为进一步凝聚昭通党史学习教育合力,通过不同视角,真切感受党的伟大和昭通历经沧桑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采访“外地人看昭通·话巨变颂党恩”访谈稿件一组,今日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从出行前准备到动身启程,就几天时间,说老实话,我真没来得及了解昭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作为肩负东西部协作使命、从上海市普陀区到昭通挂职的一名干部,朱天峰对昭通的了解仅仅知道是云南的一个地级市,在上海有条“昭通路”而已。

“直到此次援滇报名,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以后,我才知道昭通大致的方位及概况,才知道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刚刚于2020年实现脱贫的一个地级市。”虽然脱贫了,但在朱天峰的想象中,昭通仍然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甚至是那种发展滞后“荒凉破败”的地方。

“没想到我看到的昭通发展得会这么好,确实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认识。”朱天峰笑着说。6月24日,朱天峰和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一行27人抵达昭通,从机场出来一进入市区,就被这座城市凉爽清新的空气、宽阔整洁的马路、整齐划一的绿化、鳞次栉比的高楼、美观气派的商场所吸引。美丽、宜居、现代化……这一系列的感官冲击,让朱天峰改变了自己对昭通的看法。

到昭通之后,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的朱天峰拉开了自己的挂职之旅。经过3个月的生活和工作,朱天峰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密切接触,不断交流沟通,被这座城市文明、友善、开放、感恩的氛围温暖着、包裹着。他说:“在昭通过马路时都是车让人,很多学生都是自己骑车上下学,你手里带着东西进出小区门口总会有热心人帮你开门。有时候,他们知道我是上海来的援滇干部,就会说谢谢你们上海的帮助。即使在电梯里碰到小孩子,他们都会大大方方回答你的问题。”

朱天峰不紧不慢和我们聊着,话语中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昭通这座城市的爱和热情。

昭通所需,上海所能。自上海对口帮扶昭通以来,朱天峰和他的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产业协作帮扶措施,坚持以市场为主,增强政府引导力,加强与上海企业的联系对接,吸引他们到昭通投资兴业,协调落实东西部协作优惠政策,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同时,继续支持广东企业在昭通稳定经营和扩大投资。

前方一个人,后方一座城。在东西部协作中,朱天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上海。他表示,未来三年,上海将从一二三产业上对昭通进行帮扶。在第一产业领域,结合昭通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在第二产业领域,实施“3+2+X”产业园区共建;在第三产业领域,努力推进昭通旅游业和招商工作,发挥好上海对口支援销售系统和各区销售平台作用,重点打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不断夯实劳务协作基础,确保今年完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和脱贫劳动力6000人以上,加大技能培训、就近就业、异地就业、就业服务援建项目的扶持力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好昭通优秀干部赴上海挂职,协调落实好昭通市教师、医生、农技、金融、管理、文旅等专技人才赴上海交流培训。让人才流动起来,为两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刚刚召开的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了昭通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在云南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使命感召下,发展中的昭通,未来更可期。”说这话时,朱天峰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罗 珩  文/图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