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0-09 10:28编者按:
昭通多元文化交融,文墨渊源深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作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昭通以秀美山川和革命老区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在此学习、工作及生活。为进一步凝聚昭通党史学习教育合力,通过不同视角,真切感受党的伟大和昭通历经沧桑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采访“外地人看昭通·话巨变颂党恩”访谈稿件一组,今日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开学了,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王泽豪一家人坐火车从郑州到了贵阳,然后又从贵阳坐火车辗转到了昭通。可是,一出火车站,王泽豪就有点傻眼了,原来自己就读的城市跟郑州比差远了。车站里秩序乱糟糟的,一些指示牌也不显眼,上个厕所都要转半天。王泽豪一下子有点失落,看到他这个样子,爸爸妈妈虽然没说什么,但王泽豪知道,这一切怪不了别人,都是他自己选的。既来之,则安之。王泽豪很快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打车跟父母一起来到了昭通学院。
“当时的昭通学院四周没有多少房子,更没有什么大型商场,孤零零的。可仅仅3年多时间,这里就和过去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柏油马路,高楼林立,不管去哪里都方便,发展真的是太快了!”王泽豪说,感受最深的就是昭通的交通,现在县县通高速变成了现实,威信、镇雄还开通了高铁,从昭通到北京的航班经过郑州,自己回老家三四个小时就能抵达,简直像做梦一样。
昭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昭通学院变化同样也是“水涨船高”。王泽豪说,自己读大学的这几年来,不论是教学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有了质的变化。过去教室里“缺胳膊少腿”的桌子板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桌椅;原来操场只有一个,学生锻炼受局限,现在又增加了大操场,跑道从水泥面变成了塑胶,环境好得让人心情舒畅。还有,图书馆建好后,学生们读书、背书的多了,学校学风焕然一新……
王泽豪为昭通的变化感到欣慰和自豪。他今年读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了,但他不打算回老家或者其他地方,他正在为考研做准备,等研究生毕业了,他还要回昭通做一名中学老师,继续留下来为昭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罗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