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9-25 11:26鲍禹 摄
昭通地处乌蒙山区腹心地带,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就亲临昭通视察调研,作出了“三个更加、两个确保”的重要指示,要求昭通“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6年来,昭通市各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创新突破,圆满完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昭通答卷”……
刘静涛 摄
强化政治担当,干部下沉一线。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昭通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精力,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选派优秀科级党员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4592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624名驻村督导员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市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在聚焦脱贫攻坚、不断提升“三个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和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乌蒙铁军”等方面,创造性开拓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王善美 摄
着眼“四个精准”,扣好“四粒扣子”。精准发力,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全面精准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5.4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9万个,确保整县摘帽。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明显下降。
毛利涛 摄
措施逐项落地,“四招”力拔穷根。第一招,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全市8.26万户35.47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建成以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两个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代表的69个进城入镇集中安置区(点);第二招,突出做好产业培育文章。种植苹果面积近8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竹产业基地450万亩,投产177.8万亩;以5万亩“洋芋帝国”和100万亩规范化种植为带动,250万亩马铃薯实现了“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嬗变,荣获“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称号。第三招,突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文章。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1.95%,5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第四招,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新建和改造55.89万户农户住房,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5万公里,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黄成元 摄
抢抓协作机遇,扩展帮扶格局。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坚持“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在资金帮扶、产业合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劳务协作、干部人才交流、消费扶贫等方面给予巨大的支持,两市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0.9亿元,协调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9.4亿元。此外,多家央企、省企和个体商户投入多种项目、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以难以想象的辛苦换取昭通贫困群众有效脱贫。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昭通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全市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昭通答卷”,这是昭通人民锻造出的人间奇迹。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已成历史记忆,昭通数百万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