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9-25 01:32温树全 摄
“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昭通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旅游发展逐步壮大,凝聚起强大发展新动能,谱写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带上儿子到图书馆看书,是家住烟厂大南区的居民王智文这个暑假最常做的事情。“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没有带孩子出门旅行,但也不能把孩子‘圈’在家里,来图书馆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参加各种展览、讲座,最主要的是这里周末也正常开放,另外还有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真是太便捷、太人性化了。”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是我市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137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深入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持续举办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班、公益性讲座、艺术普及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
张广玉 摄
“十三五”期间,我市聚焦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00多件。同时,持续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五年来到各县(市、区)开展80场“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演出、围绕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等举办专题演出126场(次),县(市、区)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演出6680场,送戏下乡1752场。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根脉所在。
近年来,我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文化点亮昭通行动”亮点纷呈。
彭洪 摄
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硕果,彰显了我市文化事业奋力发展的决心和力量。
文化牵手旅游,旅游革命推动昭通旅游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昭通全市累计完成涉旅固定资产投资303.17亿元;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签约43个旅游项目,协议引资185.3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89%,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22.66%。旅游产业增速远高于同期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目前,我市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景区有1家。彝良小草坝、大关山海洞、镇雄小山峡、鲁甸轿顶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开放。此外,持续开展旅游智慧化建设,现有14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建设,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水平。
谭平才 摄
我市坚持保护和利用好昭通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紧抓区域交通设施提升战略机遇,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着力点,开发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按照“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思路,构建“一核引领、三线串联、多珠闪耀”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努力实现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将昭通打造成为云南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地和新兴增长极,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龙泉飞 范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