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喜迎党代会·党代表风采丨郑东梅:只要群众需要,我将一往无前

 2021-09-24 15: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姚玉元:小洞村南坳二组贫困户,新建的房子因没钱装修,至今还住在老旧危房里,目前正值雨季,恐有危险,请求帮助安装门窗,尽快搬进新房;

余玉平:荔枝组贫困户,户主无劳动能力,子女面临高考,请求帮助办理助学贷款事宜;

王太崇:请求帮忙做其孙子的思想工作,让其打消辍学念头……

在盐津县普洱镇小洞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郑东梅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小洞村群众的基本情况及诉求。

郑东梅现任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信访科副科长。2019年3月,她被派驻到小洞村,正式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作为一名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90后”姑娘,郑东梅深知“道阻且长”“打铁还须自身硬”。一到村里,她就走村入户,“5+2、白+黑”开展工作。每到一户群众家中,她都要仔细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记录群众的诉求。两年来,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800多条群众诉求,她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小洞一本通”。

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就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解决。2019年8月高考结束后,她帮扶的贫困户老陈的女儿小敏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本是件喜事,可老陈家经济十分困难,尽管老两口都已经60多岁了,可他们还准备去附近的乡(镇)打零工。小敏对她说:“如果因为自己上大学让年迈的父母受罪,我宁愿不上了。”郑东梅听到小敏的话,就联想到自己当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差点放弃上大学的事。她想,这种情况在本村绝非个例。郑东梅便组织村干部对小洞村群众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最终锁定了8户困难户。

如何帮助这8户困难户子女上大学成了她的“压心石”。经过左思右想,她突然想起了远在广东打工的表哥,便立即打电话向他求助。最终,经过表哥的牵线搭桥,广东一家公司捐款2万元解了8名学子的燃眉之急。

郑东梅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对小洞村群众进行全面排查中,她要求村干部对小洞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也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组织村干部对辍学的学生进行劝返,对失学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及时了解、主动关心学生在校情况,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及时动态清零。

李华东是小洞村南坳二组的村民,2020年,小洞村建肉牛养殖示范场,动员群众加入公司,当村干部到他家动员时,他当场就回绝了。原来,他有一个朋友在外地建养牛场,不知什么原因亏了30余万元。

郑东梅听说后,来到李华东家,与他一起拉家常,帮助他分析加入公司的好处,并保证让他家得到保底分红,李华东当即就答应去贷款入股。针对群众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很多群众都持观望和怀疑态度的实际,郑东梅挨家挨户去给群众宣传政策、讲发展产业的好处,并向他们保证:“你们的入股资金我来负责,风险我来承担,失败了我来偿还。”铿锵的誓言打动了群众的心,小洞村贫困群众纷纷贷款入股。如今,群众都分到了红利,他们一提起这事都表示:“东梅书记是我的担保人,我很放心。”

如今,小洞村已建成肉牛养殖基地、乌骨鸡养殖基地,花卉产业不断壮大,脐橙、板栗、葡萄、李子等经济林果布满山坡,一个个特色产业不断兴起。

近年来,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助下,小洞村27个村民小组村组公路已全部硬化。2019年3月,郑东梅刚到小洞村,就有一些群众向她反映三尖片区村组公路硬化一事。她经过了解得知,该片区涉及到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村组公路硬化项目已审批通过,却没动工。要致富,先修路。如何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成了她的“心病”。面对群众的渴望与期盼,她向自己所在单位领导请示汇报,与县、镇两级领导进行沟通,讲困难、争项目、表决心。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小洞村三尖片区公路硬化工程顺利完工。至此,小洞村29个村民小组公路全部硬化,彻底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是盐津县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是对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决心的一次全面检验。重任面前,郑东梅选择担当,自己成了集住房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收入保障组、饮水保障组、环境卫生组、感恩教育组、产业发展组等于一身的“组长大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把太多的责任压在了自己娇小的身躯上,事事亲自抓、困难主动上、难题主动解,没日没夜奔走在乡间,硬是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名“铁娘子”。

2020年除夕,全国各地吹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正在吃年夜饭的郑东梅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收拾行李,于大年初一赶到小洞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在防控卡点值守……一直坚持了100多个日夜。

2020年临近脱贫攻坚第三方考核验收,盐津县进入百日攻坚冲刺阶段。其间,她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患了肺炎,在医院输液。接到丈夫的电话,她的心好像在滴血,她多么想立即赶到孩子的身边陪伴他。可她在孩子住院的一个月里,都没有回家看他一眼,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里,又是100多天未归家。

谁没有亲情、谁没有爱,可郑东梅把亲情、把爱留给了小洞村的群众。至今,她都觉得愧对孩子、愧对家人。

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狠心坚持。

她说:“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我是称职的,但是作为一名母亲,我是不称职的。”有时一忙起来,她总是好几天不给孩子打电话。每一次,当孩子主动打电话给她说:“妈妈,我生病了,你怎么不来看我,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我是真的想你了。”她就哽咽着对儿子说:“妈妈来看过你了啊,每天晚上你睡着的时候妈妈都来看你,每次来的时候我都会在你的枕头边放一辆小车,不信你明天起来看。”她用这种方式骗了孩子100多个夜晚。

郑东梅说:“我们总是有很多身份,有很多责任,在某些时候必须要有取舍,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郑东梅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用脚步丈量初心,她的足迹遍布到小洞村的大山上、田野里,她的身影印在了老百姓的家中、群众的心里;她始终秉承“群众的认可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勇担责任,就像一台“永动机”,不断增强挂钩帮扶村群众的“造血”功能。

2020年底,小洞村161户农户脱贫745人,人均纯收入增至11800元。

2020年,郑东梅被评为 “云南省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21年,她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她的故事被评为“昭通市巾帼扶贫最美故事”。

郑东梅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要群众需要,我将一往无前、不胜不归。”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玉)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