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喜迎党代会•沿着高速看昭通(17)——镇雄80万务工人员闯天下

 2021-09-23 10:02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年6月,镇毕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镇雄县告别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9年12月,镇雄人民欢欣鼓舞,热血沸腾,成贵高铁开通运行,镇雄进入高铁时代。

百万人口的镇雄有“劳务输出大县”之称,在外务工人员超80万人,长期稳定在外务工人员达60万人以上。过去,镇雄人在浙江、安徽及东南沿海等大城市务工的人很多,因为路途遥远,很多人放心不下家里。而成贵高铁开通,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坐高铁一天之内就能回家处理,再不害怕路途遥远了。

龚宏纪 摄

镇雄处于滇川黔3个省接合部,交通条件成为制约该县发展非常突出的瓶颈,如今,成贵高铁开通后镇雄步入高铁时代,镇雄至贵州毕节的高速公路也已开通,脱贫攻坚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一条条道路建成通车,为镇雄人民出行带来了便捷,越来越多的镇雄人走出去务工,鼓起了“钱袋子”,浩浩荡荡的务工大军分散在全国各地。

赤水源镇螳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勇参加培训掌握电工技能后,带领30多人承接装修业务,从开始打零工变为工程负责人,他不仅改变了自己,还改变了更多贫困家庭。

余秋霞 摄

母享镇湾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世能通过培训,获得五级焊工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后输往湖北中铁十二局从事焊工工作,月收入6200元,实现脱贫。

罗坎镇泡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童明喜,培训合格后输往浙江省温州市开挖掘机,月工资8000元,业务多时高达12000元。

镇雄县委、县政府通过采取乘坐直达列车输送劳动力到务工地,短途采取公路客运包车的方式,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输送务工人员从事生产、装配、搬运等工作,工资收入在4500—8000元不等。在镇雄这片土地上,勤劳的镇雄人不辞辛劳外出务工鼓起了“钱袋子”。

走出去,可以务工挣钱;留下来,也能在家门口就业。

“嗞!嗞!嗞!” 闪烁飞溅的焊花此起彼伏地冒出蓝色刺眼的火光,焊接处迸发的火星散落在四周慢慢消失。学员们个个铆足了劲摆弄着自己手中的钢筋,大秀焊接技巧。

王姣  摄

在镇雄县易地扶贫搬迁职工(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中心,记者看到,焊工技能培训班80多名学员交替操作焊接钢筋。刘伟便是其中一名,学得非常认真,他现在从事电梯维护工作,学习焊工技术,不仅能够帮助他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待遇,拿到焊工证是他目前最大的愿望。

2019年,刘伟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盐源镇铁炉村搬迁到了县城文德苑社区。

“我们现在住上了楼房,不仅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孩子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从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伟说。在社区帮助下,刘伟在离家不远的云南远创电梯有限公司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月的收入有五六千元。

旭东  

刘伟不是个例。过去,镇雄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就业技能,就业选择面狭窄。为帮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改变现状,镇雄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分类管理、因户施策进行技能培训,推行“一户一人一技能”政策,力争让每户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经过“十三五”的赶超跨越,镇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性、根本性的变化,劳动力转移从无序输出到有序输出,从分散输出到集中输出,从短期输出到长期输出。镇雄今后的重点是加大内拓和培训,变体能输出为技能输出,让镇雄的“人口优势”变成“人口红利”。

采访手记

劳务输出铺就“淘金路”

劳务输出是脱贫致富捷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身“蓝领”工人,他们进工厂、进企业、进车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穿上“蓝工装”,他们成了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改变了城市,城市也改变了他们。

镇雄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帮助大批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命运,成为镇雄县劳务输出工作最好的诠释。

截至2020年底,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1.95%,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10.87万人、占全省的31.97%,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87%,13.74万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1.04%。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路网不断通畅,不仅降低了群众出行成本、运输成本,还带动了产业发展,更带富了一方群众。路通,百业通,路就是一条迈向小康的金色大道。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 娟 杨 明 张广玉   视频由兰波剪辑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