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9-10 10:20作者 李吉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8月19日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再次殷殷嘱托要维护好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及平等基础上的团结联合,民族团结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不能支持任何巩固民族主义的做法,相反,它支持一切有助于消灭民族差别、消除民族隔阂的措施,支持一切促使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使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视其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国内外局势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造性运用。
民族团结造就了中华民族史
历史上中国各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之后,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具象到云南,民族众多,其中世居民族多、特有民族多、直过民族多、民族自治区域多,充分显示了民族多元的特点。自古以来,在云岭大地上,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奋斗,共融共生,民族团结已深深融入到血脉之中,共同书写了西南边疆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民族团结持续深入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为了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坚毅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脱贫,就是朝着幸福生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云南是边疆民族省份,有着民族团结的历史和传统,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是守边固边强边的基础支撑,要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广泛、更久远,让民族团结成为边疆各族群众的精神维系和文化血脉,让“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成为边疆各族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落实举措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