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9-01 10:44秋老虎肆虐,巧家大地酷热难耐。正午时分,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家湾片区管护站副站长高顺勇从管护站出发,前往保护区巡山。当前是属于他们工作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经过雨季,防火压力有所缓解,端午过去一段时间了,群众进山的劝导压力也减轻了,这段时间不用全天候盯在山上。只是偶尔有群众来反映生态好了,野猪、獐子肇事增多,请求申请办理野生动物肇事保险。这不,接待群众任务轻了,吃过饭他就上山来转转。
高顺勇刚进山就遇上了护林员张吉贵骑着摩托也来巡山了,张吉贵让高顺勇坐上摩托,二人沿着保护区的巡护道进山。
杨家湾片区是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有的有道路进入的保护区,因为山上生长着保护区的王牌——巧家五针松,作为防火带的功能,修建了道路,这也给管护站工作人员和护林员巡山提供了一些便利。
发现五针松
巧家五针松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球最濒危的100种物种之一,目前仅存34株在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家湾片区,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看家物种”。
巧家五针松的发现比较偶然,1990年的一天,一名叫海中奎的教师到杨家湾村采购木料时,看见山上长着这种奇特的树木,树干像虎斑一样脱皮,刚脱皮的树皮呈青绿色,光照过后就变成灰白色,一般松树有三根针,这种树有五根针,这树树干笔直,像松树又不是松树。海中奎老师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当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上山查看后也觉得稀奇,并以“它是什么树”为题在《云南林业》刊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1991年,西南林学院(后来的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学教授李乡旺等人赶赴杨家湾进行专题调查,1992年李乡旺教授发表论文将此树命名为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 。1999年8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五针白皮松中文名统一为“巧家五针松”。2002年,国家将其分布区及周围1193 h㎡森林纳入保护区总体规划,巧家五针松从此成为保护区最突出的一个亮点。
高顺勇及杨家湾片区10位护林员巡山的范围通常都包含野生巧家五针松分布的区域,也就是杨家湾村樟木箐(半阳坡)和中寨乡(半阴坡)付山村徐家湾同一山体相背的两个坡面,其中樟木箐现存19株,徐家湾现存15株。
守卫五针松
普通人通常想象不到全球只有34株野生巧家五针松,这样的珍稀程度意味着什么。但在业界范围内,甚至在境外,其实有很多眼睛对这一物种资源觊觎已久。2000年甚至出现外籍人员利用本地村民淳朴简单的特点,在杨家湾盘桓一个多月,硬是接近并采摘到了巧家五针松枝叶标本,幸而本地森林公安及时获取信息,通过海关追查到了即将外流的标本,及时阻断了种质资源的外流。本地还出现过盗取巧家五针松进行藏匿的情况,也是公安机关及时破获追回。
从年龄结构和大小级结构分析,巧家五针松种群幼苗和幼树缺乏,自然更新差,年龄结构偏大,种群呈衰退迹象。加上种群个体数量太少,容易受各种随机和非随机干扰的影响而导致种群灭绝。
近年来,为保护巧家五针松,当地管护局做了大量工作。
张天壁是杨家湾片区第一任管护站副站长,现在回到药山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很多工作内容还是跟五针松物种资源保护息息相关。他说,多年来,管护部门严格执行《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巧家五针松(已经分配到户的集体林)严格依法保护,禁止采伐、修枝采果、破坏生境,为巧家五针松个体保存和种子繁育提供保证。
巧家五针松种群地处金沙江右岸,大半年高温少雨,距离居民点近,防火压力巨大,药山管护局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切实提高防火意识,开设了宽30米、总长1.8公里的防火隔离带2条、修通防火便道5公里、购置了防火设备,建立了防火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对保护区外周边火情实行紧急动员防护,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监控,确保了巧家五针松林区不发生任何火情。
巧家五针松原生地坡度大、土壤瘠薄,林木长势较弱、林分结构单一,抵御有害生物侵染能力较弱,而有害生物危害林木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播性等特点,发现和防治困难、科技含量高。2010年,邀请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陈秀虹等到保护区进行了《针叶树病害虫预防》培训,调查了巧家五针松有害生物。2011年制定了《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松材线虫监测防治方案》,近年来设置了3个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80多只,保护了巧家五针松的健康和安全。
2008年和2010年,巧家五针松受到冰凌雪灾和西南大旱威胁,云南省林业厅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药山保护区科学应对极端天气。由于措施及时妥当。巧家五针松没有因为冰凌雪灾和百年大旱造成一株死亡,顺利度过极寒和大旱。
全力扩大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极少,并呈衰减趋势”是巧家五针松保护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药山管护局千方百计采种育苗,竭尽全力扩大种群数量。在各课题组和一些专项的支持下,目前在巧家县境内移植成活的巧家五针松有3000株左右,苗圃内有幼苗2000株。
张天壁介绍,目前巧家县境外移植巧家五针松的有好几处,全部都是通过向主管部门申请,并签署相关协议后移植的,其权属永远都归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且不能用作商业用途。如今,昆明植物研究所移植的巧家五针松已经顺利结实。
要让更多人来关注巧家五针松,就要扩大宣传,近年来,药山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管护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巧家五针松,2010年,巧家成功推介了“昆明抗旱好人”、“树保姆”——巧家五针松管护员付洪树,大大提升了巧家五针松的知名度。
永远的课题
近年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人才队伍的科研管护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陆续开展多项科研工作。建立了一套保护和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了极小种群巧家五针松保护管理责任;开展了巧家五针松野外种群调查,围绕原生地周边南北直线距离30公里的区域开展了种群数量和生境调查;开展了近交衰退对巧家五针松影响专项等课题研究;积极示范开展近地、迁地保护措施项目,有效扩大巧家五针松种群数量;建设防火抗旱设施,有效降低威胁巧家五针松安全隐患;建立了巧家五针松简易繁育苗圃;对野生和人工移植树木进行调查测量登记,建立数据库;对原生地和人工繁育移植地进行土壤调查……
说起保护区的管护和科研工作,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彭厚顺表示,当前国务院正在推进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性建设”,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将面临新一轮机制(优化整合)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完成后,按照昭通市“三个定位、做好四篇文章”指导要求,是可以思考一些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举措的,比如建立巧家五针松科普教育基地;在保护区周边修建摩托车巡护道发展徒步、自行车环游等旅游项目,把五针松苗圃地的幼苗移植到保护区范围以外发展植物观光项目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昭通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的实践。
(昭通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