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沉入“网格”守护健康——昭通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2021-08-31 11: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为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水富市针对部分群众路途遥远、部分老人不清楚身体状况、部分群众无智能手机等情况,采取车辆集中接送、常规体检、志愿指导、错峰接种、延时服务等措施,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烦心事、揪心事。

这是昭通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以来,昭通市坚持疫情防控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把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把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守护好群众生命健康,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党员细化入“网”抓防控

今年以来,昭通以村(社区)为单元,以村(居)民小组为网格,把全市11817个党组织、18.74万名党员细化到网格,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对境外和来自或途经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入昭返昭人员以及本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分门别类落实管控措施,筑牢“铜墙铁壁”,做到不掉一户、不漏一人。

截至8月15日,全市共核查密切接触者17人、次密切接触者162人,全部落实管控措施;收到省指挥部推送重点人员6.5万人,落实集中隔离管控措施346人,居家隔离377人,居家健康监测667人;开展核酸检测181.45万人次,未检出阳性标本,未发生输入性病例及本土病例。

围绕守住不发生疫情“由物传人”的底线,实施风险物品和环境监测核酸检测1.8万份,全部为阴性。同时,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全市17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日检测量达10万人以上;严格按照要求组建流调、消杀、采样、检测4支队伍,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医疗物资储备基本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防护物资采取实物储备和协议订购方式,基本满足60天防控需求;全市11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共有开放床位7749张、有医务人员7170人。

先锋队分片区入“网”抓接种

今年6月,结合全市第二、第三阶段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缓慢、目标人群居住分散、外出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及时组建党员先锋队1502支,分片区深入村(社区)网格,上门入户,点对点、面对面宣传疫苗接种政策以及疫情防控措施,以贴心、暖心的服务提升群众接种意愿。

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故事:彝良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小汽车、摩托车齐上阵,将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群众接到卫生院接种疫苗;永善组织3支党员流动疫苗接种队,深入最偏远村组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让疫苗“多跑路”、群众“少奔波”;盐津卫生健康局党员曾仕美、卿华,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黄国英连背带扶、有接有送,全程陪同保障疫苗接种安全、舒心。

目前,全市设置接种单位174个、接种台662个,单日最大接种量达15万剂,基本能满足群众接种需求。截至8月15日,全市完成第三阶段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104.81万人,第二剂接种62.52万人;完成12岁至14岁人群第一剂接种23.63万人,完成15岁至17岁人群第一剂接种20.9万人;完成外出人口接种凭证收集112.3万人,占外出人员的53.81%。

基层党组织入“网”抓爱卫

全市554个党委(党组)11817个基层党组织按照“乡(镇、街道)吹哨、部门单位报到”“基层网格吹哨、党员干部报到”要求,积极下沉责任网格、基层一线,以“铲除病毒滋生土壤,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为主题,加强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筑牢疫情管控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双重屏障,彻底铲除病毒滋生的“土壤”。

18万余名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工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链条志愿服务大格局。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卫生防疫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共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20场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92次,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陈规陋习,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讯员 胡华玉 胡 强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时政 卫生 疫情防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