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8-21 15:10乌蒙磅礴,金江浪涌;殷殷嘱托,把脉定航。
红色资源不仅诞生于苦难辉煌的过去,也创造于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视察昭通以来,昭通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谱写新篇章的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时代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擦亮红色“新名片”,奏响时代主旋律,凝聚高质量跨越发展磅礴力量,昭通儿女正意气风发、牢记嘱托,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感恩前行。
时间回溯到2014年8月3日,6.5级地震突袭鲁甸,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时隔5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地震灾区,引领干部群众勇毅前行,地震灾区涅槃重生,鲁甸“一园三馆”、红石岩堰塞湖等成为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时代红色地标和见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标识——
作为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纳入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挖掘在“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一起抓”实践中形成的新时代红色资源,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沿总书记足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打造现场教学基地。依托恢复重建取得的重大成果,把“一园三馆”(鲁甸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纪念馆、防灾减灾体验馆、朱提银文化展览馆)、红石岩堰塞湖和光明村村史馆等打造成地震灾区独有的红色地标。坚持“以点串线、串珠成链”,结合千年银都历史文化、“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万亩花椒基地、“鲁麻”核桃品牌基地等资源优势,将新时代红色元素融入自然生态、集镇景观,精心打造魅力小镇、文化小镇、旅游小镇、幸福小镇,形成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路线和党性教育基地。
丰富现场教学内容。围绕“龙头山人民的小康生活”主题,组建社科专家、媒体记者、作家、文艺工作者等团队开展7周年探访龙头山活动,回访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灾区的一个个感人场景,采写了一批反映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稿件,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文艺佳作和励志短片,大力宣传地震灾区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变,讲好灾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故事,弘扬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内容,赋予现场教学基地更多内涵。
多学模式凝聚共识。建立集现场学、集中学、专题学、案例学、交流学、对比学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体验教育对象的不同身份特征,分层次分类别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撰写心得体会、理论文章,阅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缅怀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烈士,让参观体验者在“一看一听一悟一比较”中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能力、发展伟力和制度优势,在感悟弘扬“感恩奋进、自强自立,砥砺前行、坚韧求成,万众一心、同心同向”精神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伟大胜利中凝聚发展共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创新方式办理实事。以“党政双询”为载体,组建一支“问询团”,通过重要事情定点问、干部下访当面问、赶集集中问、镇村干部广泛问等形式,多渠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事,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组建一支由乡(镇)、站(所)和村(社区)人员组成的“答复团”,召开“党政双询”大会,现场答复群众对党务、政务问询和质询。组建N支“办事团”,坚持能现场解决的当场办,不能现场解决的限期办,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截至目前,召开“党政双询”大会19场,答复群众问题271个,办理实事144件,群众满意度达97.36%。“党政双询”让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干部的“履职清单”,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党群干群“鱼水关系”。
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你们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大国重器、水电“珠峰”,已成为新时代最亮丽的“世界名片”——
江流蓄势,白鹤展翅。巧家县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凝聚的工匠精神和移民搬迁凝聚的奉献精神,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参观“大国重器”中感悟发展伟力,在践行贺信精神中开创新局。
开展体验教育悟思想。围绕水电站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打造省级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示范线路,组织全县1.2万余名党员干部、2.3万余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了现场体验教育,充分了解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纳入“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历经半个世纪终于投产发电的艰辛历程,在电站建设的伟大历程和移民安置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感悟思想伟力、发展伟力,感悟工匠精神、奉献精神,感悟大国责任、大国担当,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白鹤滩水电站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地”,省内外32家单位1500余名党员干部实地开展了体验教育,自发前往水电站坝址参观的群众达8万余人次。
弘扬移民精神赓血脉。把在服务大国重器、推动移民搬迁中淬炼形成的“顾全大局、舍家为国、克难攻坚、务实担当、党群同心、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作为“活教材”,采取主题宣讲、专题党课、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百姓宣讲等形式,推动移民精神、工匠精神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全面讲述广大党员干部把移民工作作为锤炼党性、提升本领的“大考场”,在工作中把移民当亲人、把诉求当责任、用真情融坚冰、用真心解难题的先进事迹,激发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精神动力。
厚植为民情怀解民忧。聚焦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急难愁盼”问题,巧家县1000余名党员干部入驻533个移民网格担任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3180名党员干部职工挂包到户,采取地毯式排查、梳篦式清理,全面摸准移民生产生活困难,建立民生实事计划清单,通过“领导领办、公开承诺、定期调度、动态管理、台账销号”的方式,为移民群众办理楼层引导、物品搬运、卫生打扫、纠纷调解、岗位推送、技能培训等民生实事10万余件,高质量转移就业21379人,开通公交线路13条,实现了5万移民的高质量搬迁入住,确保了库区的和谐稳定。
践行贺信精神开新局。通过常委会议集中学、领导干部专题学、县乡村组干部大家谈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激发了全县党员干部拼搏奋进的昂扬斗志,“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了推动巧家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共识。巧家借势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全力以赴打造脱贫致富示范区、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湖滨旅游康养目的地,水电、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正在有序推进,湖滨特色旅游城镇初具雏形,绿色经济正成为拉动巧家发展新引擎。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要求“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嘱托就是使命、嘱托就是方向,“三个更加”指示精神,凝聚起新时代长征路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红色精神力量”——
昭通市深化“三个更加”思想研究,把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激发党员干部“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豪情斗志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万众一心、同向发力。
百年成就凝聚人心。举办“建党百年成就展”,全面展示党的辉煌成就和昭通的发展巨变,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发党员干部以积极工作的态度勇于负责、以遇事不避的精神敢于负责、以谋事干事的能力善于负责、以善作善成的结果真能负责的“勇敢善真”政治担当,增强道路自信、发展自信。展出自6月29日始至7月20日结束,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
文学作品深化感悟。围绕“历史性解决千百年绝对贫困”这一伟大事件,运用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出版发行《昭通文学》“建党100周年”专号,不断丰富红色精神食粮。《中国作家》杂志社、省作家协会和昭通作家、评论家联合举办研讨会,对《昭通:磅礴之路》长篇报告文学、《云上的村寨》长篇小说等一批文学精品和《万物生》《搬家》等一批电视剧进行了专题研讨,坚持见人、见事、见思想、见行动,精选打造优秀文学作品,凝聚新时代红色精神,列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感悟精准扶贫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理论文章砥砺精神。全市社科专家、理论工作者和党员干部回顾历史、关照现实、构思未来,认真撰写理论文章近700篇,不断深化“三个更加”指示精神的实践研究,传承脱贫攻坚精神,激发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内生动力。召开脱贫攻坚理论研讨会,在思想大解放、大碰撞中凝练形成为民务实、实干求真的“昭通作风”和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凝聚起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牢记嘱托为民办事。“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昭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认真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常态化开展网格管理、干部包保、定期走访,认真收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期盼事,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清单,目前已为群众办理实事5.8万余件,消除返贫风险4.39万户18.86万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了更多实惠。紧扣“脱贫致富示范区”定位,接续乡村振兴,做实就业、产业“两个支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申报实施2021年协作项目 44 个 5.89 亿元,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用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铭记历史,赓续精神,昭通以“三个更加”为精神动力之源,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三个定位”目标、“四篇文章”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勇立潮头、接续奋斗、开创新局,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精神状态续写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发展崭新篇章。
记者 刘建忠 通讯员 胡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