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8-13 18:19按照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总体部署和《昭通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政治优势,强化组织统筹、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聚焦社会民生做“加法”,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振兴,尽可能发挥国有企业优势,通过实施项目、捐赠等方式承担国企的社会责任,做好加法,提高项目覆盖率,增加受益群众,让更多群众从项目中得到实惠。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全面统筹市属国有企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认真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要求,通过定点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共选派驻村工作队员22名挂钩帮扶15村,深入开展脱贫风险排查,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帮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协调解决产业项目资金326万元,消费扶贫资金83万元。
聚焦群众难题做“减法”,着力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及时督促企业兑现农民工工资为抓手,做好减法,减除群众的忧虑,减少政府的担忧,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聚焦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中玺金界”项目遗留问题,按照依法依规的原则,积极聘请第三方法律服务团队依法开展问题处置,目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聚焦农民工欠薪问题,督促市属国有企业深入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排查在建工程项目的欠薪隐患,及时建立工作台账,限时整改落实,目前共梳理排查问题隐患245条,涉及农民工3813人金额11218.2万元,已化解处置欠薪隐患242条,涉及农民工3794人金额11094万元。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督促昭交、交投等运输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力确保群众的出行安全。
聚焦国企改革作“乘法”,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集中力量办实事的优势,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和动力,实现乘数效应的叠加,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功能作用充分发挥,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按照“一化两转三集中”的工作思路,督促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切实履行改革主体责任,聚焦主责主业,认真梳理制定改革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狠抓改革落实。目前,5户市属重点企业(不含航旅集团)对照全市国企改革方案共初步梳理各项改革任务清单226条。同时,立足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对“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部署,围绕全市重大重点项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资源整合,加大项目的投融资力度,加快推行项目落实落地。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市纳入统计的89户国有企业资产207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营业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90.2%;累计上缴税费1亿元;累计融资15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聚焦国资监管做“除法”,不断破除制约企业发展壁垒。结合新时代国资监管的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和制度的“废改立释”工作,重点移除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废除不管用的制度。按照加快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监管体制要求,全面对国资监管制度进行梳理,积极做好“废改立释”,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简化监管流程,不断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壁垒。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共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制度13项、修订完善相关监管制度20余项,大大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和国资监管能效。同时,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聚焦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廉政风险等,建立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通过控投资、压负债、增积累、引投资、债转股等方式,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负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通讯员 汪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