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条路与两位“农大哥”的故事

 2015-08-21 10:03  来源:

◆记者 马国强 刘静涛

颜中均、陈远均都是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的普通农民,他们祖辈在世代栖息耕种的土地上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近年来,该村在以扶贫为主的系列项目支持下,逐步实施了通村油路工程、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入户道路修建工程,交通道路运输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变,两位“农大哥”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颜中均:运输工具大变迁

保宁村上村村民小组的颜中均以种植和贩卖茶叶为生,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十多年了。最初的时候,村组公路不通,他靠用背篓把自家地里采摘的茶叶和收购上来的茶叶背到十多里外的四川筠连县羊田乡华丰村贩卖给当地茶商。茶叶需要当天下树当天售卖,颜中均的生意做得很辛苦,每天需要辛苦采摘自家4亩多地的茶叶,再利用中午的时间到乡亲们地头收购茶叶,收满一百多斤茶叶去卖,每年三季茶,他有270天时间都在忙碌。

有一次颜中均背茶叶去卖时,天上下起了大雨,背上的茶叶被浇透了,越来越沉重几乎迈不动步子,背篓的带子深深勒进了皮肉,背上都磨起了泡。到了小河边上的时候才发现河水暴涨,平时温和流淌的小河水变得湍急而深浅莫测,颜中均背着已经开始淌水的一背篓茶叶,进退两难,进吧,担心被河水冲走丢了小命;退吧,这一背篓茶叶的本钱就得打水漂,自己生意才起步,禁不起这样的损失。颜中均第一次觉得那么绝望,后悔自己冒失做起了生意。思量再三,他心一横趟进淹到大腿的河水,深一脚浅一脚向对岸摸索。汗水和着泪水流过脸颊,河水伴着雨水泡得茶叶越发沉重,颜中均悲壮地在雷雨中前行,也不知是怎么过了河卖了茶叶,过后几天都没心肠做生意。

前些年的时候,砂石路面的公路修进了上村村民小组,颜中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意本钱,他买了摩托车进行茶叶收购,每天能多送几趟茶叶,生意做得大了些。但村组路没有养护资金,没多久也变得破破烂烂,晴通雨阻是常事,颜中均在家里放一辆摩托,又在村头农户家中寄放了一辆摩托,不通路的时候两头接送。再过些年,颜中均买了货三轮,生意做得更大了。

去年5月份,兴隆乡对村组道路进行了硬化,偏僻的山乡群众第一次有了平坦结实的水泥路,颜中均立刻购买了一张皮卡车。有了路,茶叶不愁卖,茶农种茶热情更高了,颜中均现在每天收购茶叶量能到1000来斤,现在他把房子也建起来了,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陈远均:守望幸福

老实巴交的陈远均是保宁村生金田村民小组的村民,说起来生金田这个地方土地不负人,包谷洋芋稻米都出产,可是这里地无三尺平,出门就是山,在险峻的山路上,牛都不敢走路,种出点农作物也卖不成钱。陈远均家里负担重,双老都有一点残疾,不能劳作,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日子更加捉襟见肘。四个孩子读书都很用功,老大老二是女孩子,都分别考上了大学,陈远均只能举债供孩子们读书。他曾经贷过3000来块钱的款供养大学生,日子穷啊,硬是还不上,等他多年来把这笔钱还上,连本带利还出了三倍还多。

陈远均的孩子们都很懂事,两个弟弟眼见父亲母亲的艰辛,不忍心继续读书给父母增加负担,纷纷辍学打工分担家里的重担。去年村里硬化了通村组的公路,入户路面费用需自行承担,老陈家房屋已经破败不堪,孩子们带回来男女朋友,老陈都感觉很羞愧,但是老陈首先想到的是修路,在扶贫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老陈和周围四家人各筹了一点款,把路修到了家门口,路面虽然窄一点,陡一点,但毕竟是有了一条路。“有了路,子孙能继续坐落,能在这片土地上存活,没有荒废这一片土地,再好不过了。”老陈看着崭新的水泥路,笑容都是甜的。

现在老陈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家,两个儿子外出打工交了女朋友都见过了父母。老陈现在也有了一点经济收入,现在有了路,村里发展了蚕桑业,老陈每年养四季蚕,每季养三张纸,每年能收入万把块钱,加上孩子们的打工挣下的钱,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像乡邻们一样,把老房子拆了,把新房建起来,让孩子们把婚事办了。

在城市生活的人感觉不到一条路的重要性,可是,在偏远山乡农村,一条路,承载着一村人的希望和梦想,一条路,改变着千千万万农民生活。在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记者看到,随着水泥路面硬化的深入,村民的生活正立竿见影发生着改变,可以说,路修到哪里,房屋改造就实施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村民脱贫致富就到哪里。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