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8-09 11:33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昭通市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统揽全局和文联、社科联、文旅等部门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系列文学创作、理论征文、文艺活动、电影党课、山歌唱党史等赋予党史学习教育新形式、新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插上“文艺翅膀”,飞入党员和寻常百姓家中,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灵气、更有乐趣、更有生气、更接“地气”。
文学创作述党史,学习教育有灵气
坚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扎西会议”“乌蒙回旋战”“巧渡金沙江”等历史为背景,运用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出版发行《昭通文学》“建党100周年”专号。组织“学党史 话昭通”文学征文、“学党史 看巨变”新闻征文,收到各类文章1.32万篇。
围绕“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伟大事件,创作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昭通:磅礴之路》,中国作家杂志社和省作家协会联合在北京进行了研讨;创作推出的长篇小说集《云上的村寨》《回乡时代》《普家河边》、中篇小说集《生为兄弟》《易地记》和短篇小说集《背起书包上学去》等文学作品,列入云南省脱贫攻坚题材文学作品研讨会并进行了研讨,昭通5名作家、评论家代表作了研讨发言。
广大读者通过看小说的方式学党史,了解昭通发展历程,了解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凝聚智慧和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提味增鲜”,更有灵气、更具深度。
文艺活动抒党史,学习教育有乐趣
将红色文化融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和“送欢乐下基层”等品牌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将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党的历史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百年成就展”、旅游歌曲征集大赛、文艺作品网络展演、歌咏比赛等文艺活动1160余场次,配合省花灯剧院完成“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106场,推出舞台剧《赓续扎西魂》、舞蹈《丰收中国年》等一批文艺佳作,进一步营造了全市上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创作党史主题文艺节目,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2576场,受益群众120余万人次,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组织红土地之歌、红色主题故事等演讲比赛,《十个连长一个班》主题故事获全省一等奖。赋予党史学习教育“文艺细胞”,赏节目与学党史紧密结合,增添更多乐趣。
文艺志愿话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
依托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采取“支部+协会+公司”方式,与昭通影视戏剧协会、昭通中翰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党史教育四部曲”“电影党课”“山歌唱党史”3个群众性学党史品牌,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党史教育四部曲”即讲好一段党史故事、拍摄一批红色视频、制作一批励志短片、发布一批公益广告,目前已开展讲党史故事64期,拍摄创作红色MV《奎香,我的红色故乡》、纪录片《老雷进城》、歌曲《心愿》,制作励志短片11期,发布公益广告3180条次。“电影党课”即以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为背景,以昭通党史故事为依托,创新创作电影党课,与全市大中小学联合开展“党史进课堂”活动,依靠远程教育平台和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对“电影党课”进行展播,目前制作推出“电影党课”23期。“山歌唱党史”即以“扎西会议”等重大党史事件为蓝本,扶持、依托昭通“山歌现象”,创新形式开展“山歌唱党史”活动,其中《四渡赤水》以唱山歌形式拍成视频播出后,播放量超过100余万人次。
理论文章研党史,学习教育有生气
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紧密结合“四史”与昭通实践,组织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共征集到理论文章117篇,评选出获奖理论文章 43篇,汇编为《昭通社会科学》“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刊”,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紧扣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要求内涵,市委书记和市长带头,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巨变感恩总书记、牢记嘱托开新局”为主题撰写理论文章564篇,推动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地落实。
回顾历史、关照现实、构思未来,推出11个县(市、区)委书记党史学习教育访谈文章。截至目前,在省、市新闻媒体及有关刊物上推出理论文章、署名文章和访谈稿件256篇,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通讯员 邹宗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