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8-08 10:59百年以来,从伟大斗争中提炼伟大精神并引领新的伟大斗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场史无前例、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不仅取得了近1亿人脱贫的伟大物质成就,也铸就了激励14亿人继续乘风破浪前进的伟大精神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结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精神激励了党和人民创造划时代的伟大成就,铸就“人民至上”执政理念下的中国奇迹。
一、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创造动员奇迹
当历史的时针拨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时,离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10余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面临超大规模贫困,要在超短时间减贫压力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创新,行超常规之策、走超常规之路,全面动员、全力攻坚。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人民领袖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心中牵挂最深的是困难群众,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充分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从2012年到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带领“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深化了对减贫规律的认识,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一方贫困,八方帮扶,党政军民学全面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贫困不单是贫困地区和群众的事,也是党和人民共同的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12.3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7.28万个贫困村。中国上下举国同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勠力同向,合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闻令而动、竭力而行,广大扶贫干部冲锋在前。在“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下,各级各类各地帮扶单位都积极选强配优扶贫干部,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扶贫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自2013年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来,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万人在岗开展驻村帮扶,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与当地干部一起汇聚起战胜贫困的磅礴力量。“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黄诗燕等一大批杰出扶贫干部代表,还有1800多名基层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二、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攻坚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在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速度奇迹、规模奇迹和成效奇迹,生动有力地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共同富裕。
年均减贫1000万人的速度奇迹。据统计,199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排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后,落后的幅度是30%。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年为颗粒度考察中国减贫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速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时识别贫困人口低于10%,中国开启了“最艰难阶段”攻坚;2017年党的十九大时识别贫困人口低于3%,中国把脱贫攻坚纳入三大攻坚战;2020年识别贫困人口低于1%时,世界银行警告全球贫困人口将因疫情逆势增加1.5亿,多国减贫成果将遭重挫,中国则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召开史上规模最大扶贫会议,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啃下了最后的硬骨头。最终中国连续8年创造了年均减贫1000万人的速度奇迹,要知道全世界大约只有90个国家人口超过1000万,而中国每年减贫人数超过世界一半以上国家的人口数,不可谓不是速度奇迹。
近1亿人脱贫的规模奇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8年攻坚,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9899万人,如果参与世界各国人口排名,可以排进前20,超过英国、法国、德国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按照世界银行界定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2020年在突遭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我国还是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脱真贫真脱贫的成效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精准务实的精神,用科学的“两不愁三保障”这种“多维贫困指标”精准识贫,借助信息化加持的建档立卡锁定真贫,动态管理、定期调度,建立起世界最大规模扶贫信息系统精准把控真贫;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用足绣花功夫、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打出了一套精准脱贫组合拳,真正实现了拔穷根、摘贫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切实兑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都不能少”的郑重承诺。
三、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创造收官奇迹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套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基本标准,即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诺兑现得如何,成效高低、成色好坏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真金白银投入帮扶资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我们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土地增减挂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域内流转资金4400多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等,这为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真抓实干开展考核评估。如何科学、精准地退出,关系脱贫攻坚的进度、成效以及贫困治理的质量和成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核评估,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而且要较真、叫板”。能否科学考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关系着贫困治理的质量和成色。在贫困退出过程中,中国逐渐探索建立一整套考核评估制度。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指导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采取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媒体暗访等方式,结合平时工作情况确定考核结果,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对问题突出的进行约谈,较真碰硬树立脱贫实效导向。每年委托第三方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进行专项抽查评估,确保退出结果真实。对摘帽县保持帮扶政策不变,留出缓冲期,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
真心实意进行后续帮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党及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易返贫致贫人口不断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进行长期培育和支持,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持续搞好后续扶持,对脱贫县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同时,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并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所有这一切目的就是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深刻印证了“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孙林)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