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2-29 15:22“老区”的路
刘静涛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中,“乌蒙”指的是以昭通为腹心的乌蒙山区。
地处滇川黔三省接合部的“乌蒙”昭通,地理位置优越,是昆明、贵阳、成都、重庆四大城市群的物理中心,也是非常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市一度时期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5个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万人,是全国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的百万贫困人口大市。当年红军走过的镇彝威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达46.6万人。
打好脱贫攻坚战,首先就要打好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战。
众所周知,道路交通运输作为资源配置的链接载体,能够有效地把资源流动环节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连接起来,促进一定的交通运输网内的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的发达与否,关系到经济命脉的发展,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古往今来,人们都能意识到道路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交通发达的地区,往往经济也快人一步,而贫困地区,正好相反。
作为革命老区的昭通市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近年来痛定思痛多渠道争取项目、筹资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区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宜毕高速赤水河特大桥位于镇雄县大湾镇 。 柴峻峰 摄
从“神经末梢”到“枢纽前沿”
“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自威信县城扎西到昭通城需要3天左右车程。第一天到毗邻镇雄,第二天到贵州威宁县城或黑石头乡集镇。第三天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时候到哪都远,都艰难。坐车的人头痛,开车的也头痛。晕车对出行者来说是件无法避免之事,不是万不得已,大多数人不会主动选择出远门。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滇东北各县之间的道路都还基本是弹石路面。”说这话的,是一位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司机。
“30年前/故乡的路如羊肠/起起伏伏,弯弯绕绕/怎一个崎岖了得/年复一年/父辈们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孩子们读书/不知磨破了多少解放鞋/背烂了多少背篼/那时,我背着一百多斤生烟叶/和东山垭口的太阳/从火石地到香树坝坝/下一坡来爬一坡/汗流浃背,两股战战……”这是威信写作者郑鸿文笔下的故乡路。
谁会想到呢?2019年12月26日,境内当时连一条高速路都没有的县威信县,连火车都不通的威信县,竟然直接通了高铁!当天,成贵高铁全线正式通车,6时58分,C6401次动车从成都东站发出!8时30分,C6008次动车从贵阳北站出发!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威信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大家的兴奋全写在脸上,为庆祝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威信的苗族、彝族同胞载歌载舞,广场上人来人往,连车站后面的山坡上也站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骄傲。成贵铁路全长约632公里,起于成都,经乐山、宜宾、兴文、威信等地,最后到达贵阳。被称为“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成贵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威信前往贵州、成都的时间,其中,威信至贵阳只需1个多小时,威信至成都只需2个多小时。以往威信人到四川宜宾,长途班车得颠簸五六个小时,而今坐高铁到四川宜宾站只需40分钟。
“没见过这么多的红旗呼啦啦地飘,没听过这么多的机器轰隆隆地响,没听过这么亮的号子深山里回荡,没见过父老乡亲幸福的脸上热泪盈眶,建设者在修筑新的天路,祖国的西部正经历巨变沧桑……”
在威信县扎西镇院子村有300年历史的老街上,“赶马哥”杨礼勇正在他的“院子村地标式建筑”里引吭高歌,悠扬的歌声飘荡在房间里,也飘出了老街。
这首歌,“赶马哥”创作于2014年,当时,成贵铁路在威信老区的大山里开建了,“赶马哥”特意赶到家附近的大河滩看工程队修路。当他看到机器轰鸣、工程队忙忙碌碌的场景时,心情分外激动,家乡就要有一列列时速200多公里的火车驶过,还要在离家六七公里的地方设站,大家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呀。敏锐的“赶马哥”再次感受到了时代飞速发展的脉搏。他喜爱作诗,恨不得赋诗一首,但是,他觉得赋诗已经不能表达那么多的激动了,需要用歌唱的方式,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他就自己创作了上面那首优美的歌。
“赶马哥”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初中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院子村。他喜爱文学,追求自己爱好的热情不减,经常创作诗歌,高兴了就大声吟诵,跟那个环境、那个家庭格格不入。特别是老父亲看不惯他的不务实,觉得他彻底没救了,一气之下跟他分了家,那时候“赶马哥”还没有结婚。
“赶马哥”只分得一间破败的屋子,草席做门,破布遮窗,老父亲还给了他大家庭里贷款买的马车,以及还贷的沉重压力。
那时候穷啊,“赶马哥”不但穷,还背负着160元的贷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那个贷款买的马儿成了“赶马哥”唯一的依靠。他跟它说话,对它吟诗,唱歌给它听,马儿似乎知道“赶马哥”的心思,总能给他回应,当他叫它的时候,它总是要“咴咴”地嘶鸣着答应他。
1985年,“赶马哥”只有20多岁,马儿也正年轻。“赶马哥”家对门就是供销社,供销社要到县城百货公司进货的时候,就派“赶马哥”去运货,供销社要跟老百姓收鸡、鸡蛋等土特产的时候,也叫他去拉货。那时候的公路通行条件差,到处都是土路,晴通雨阻,路面坑洼不平,别人拉100公斤鸡蛋要坏10公斤,“赶马哥”做事稳当,拉100公斤鸡蛋只烂了1公斤都不到,别人拉鸡要死好几只,他一路给鸡喂水,一只也不会死。供销社的人都喜欢让“赶马哥”给他们拉货,群众要拉点煤炭、肥料什么的也爱找他。慢慢地,“赶马哥”在当地出名了,大家都不叫他的真名了,都叫他“赶马哥”。
那时候大河滩、两合岩是“赶马哥”的梦魇,到县城的土路虽然修通了,但是这两处没有桥,要拉着马儿涉水过河。马儿倒是有灵性,当河里的石头卡住了轮子时,在他的鼓励下,它总是站住,停一停,当积蓄满了力量之后,猛往前一蹿,就翻越了障碍,马的力气好大,拉货的带子都能被它挣断。绳子挣断了可以换,但水太大的时候过河真的是要命。有一次,水太大,一起赶马的一个哥们儿在水中走着走着就没了影儿,冲出几十米远后,人倒是抓住了一根木头捡回了一条命,马儿和车就没这么幸运了,过后顺河找了几十里地都没找到。
“赶马哥”和他的马儿配合默契,他们好像是一体的,当他们进到河水的时候,他们好像能看见河底哪块石头稍微高一点,踩着就安全了。可是,真正到了河中心的时候,有一瞬间,“赶马哥”觉得自己一下就漂起来了,他摔进了河里,河水马上就没过了他的头顶。他想:“这回完了,自己的人生才开始,却就要结束了。”他感觉到手里的缰绳拉了他一下,他立刻就稳住了心神,脚一蹬就蹬到了一块石头,他借势挣出了水面,那一刻,他和马儿抱头痛哭。
“赶马哥”活得率性,在马车上心想作诗就作诗,心想唱歌就唱歌,很多人认为他不正常,但也有人欣赏他。“赶马哥”的一个忘年交不但鼓励他、欣赏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1989年,“赶马哥”结婚了,而且很快就生了两个孩子。
有家的日子每一天都幸福,“赶马哥”的爱人能干,有头脑,她说:“赶集天人多,我们做点什么生意吧。”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而他们没有。但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本钱不大的生意,到别人家收购一些红薯,煮熟了卖给赶集的乡亲们吃。生红薯两毛钱一公斤,煮熟了可卖六毛钱一公斤,一个赶集天他们夫妇俩要赚几十元钱。
挣了点钱后,“赶马哥”专心搞起了经营,红薯不卖了,开起了卖副食、玻璃、五金的小商铺。那时候是实体经济春天,货物销路都很好,“赶马哥”还有自己进货、拉货的优势,价格上也稍微优惠一些。
1995年左右,“赶马哥”的马儿老了,也跟他苦不动了,以前跑一趟县城只要两个小时,后来需要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但是路却慢慢改善了,路面好了,桥也修通了,人们都开上了手扶拖拉机,不爱找他拉货了。“赶马哥”也就慢慢不赶马车了,拉个货也找货车帮忙了。
1999年,院子村的集镇重新规划建设,人流都往中街去,“赶马哥”门庭若市的门面突然冷清了。爱人说:“我们到中街去做生意吧。”夫妇俩掏出存款,到中街买了块地基,建了两层小楼,他的五金生意越做越红火,每个赶集天不说营业额,光是利润都是好几千元。他们很快又把房子往高处升了两层。
“赶马哥”经常给孩子们讲生活的艰难,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孩子们也争气,学习一直很好。后来都考入了好的大学,找到了好的工作。
“赶马哥”思想前卫,石坎到县城的公路硬化以后,进城方便了,他多年来坚持进城参加唱歌、打乒乓球等活动,有很多爱好文艺的朋友。为了晚年生活能离在昆明工作的孩子们近一些,2014年,“赶马哥”掏出辛苦攒下的钱,在昆明买了养老房。
一直走在潮头浪尖的“赶马哥”近些年来逐渐感觉实体经济不如以前那么红火了,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布局,把20年来生意一直红火的商铺卖了,2019年在老屋基上建了新房,他这一建就把房子建成了“地标建筑”,建了七层楼房,是集镇上最高的一家。为了方便顾客,多年不干运输的“赶马哥”还买了货三轮,学年轻人做生意那样搞起了送货上门。
这几年老婆到昆明带孙子去了,“赶马哥”一家人跟路的情缘更深了,逢年过节,孩子们就坐上高铁回家来,“赶马哥”也坐上高铁到了很多地方。近年来,高速公路也通了,出口就在离院子村五六公里的地方。
“赶马哥”感慨自己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实体经济也慢慢走了下坡路,虽然现在“赶马哥”凭着多年来进货眼光,还保持着不错的营业额。但看着一列列高铁从门前山上经过,他感觉,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流动,很多东西都跟以往不一样了,新的营销方式他觉得适应起来还是很难。但他认为时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感觉新鲜空气逐步充盈到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来,在让自己眩晕的同时,也让自己兴奋。
“赶马哥”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看店的时候,吟诵一下自己的诗歌,唱唱自己创作的歌,感慨一下时代的发展,感慨一下新生活的美好。他说,时代发展的速度他是赶不上了,这个新的时代属于年轻人,他想退休享受美好生活了。他期盼着坐上高铁去到更多的地方,期盼着今年能抽出时间去一趟北京,他说,去北京回来,他会创作一首新歌,就叫《坐上高铁去北京》。
从“赶马哥”杨礼勇当年赶马经过的“两合岩”,再往进县城的方向前行几百米,就到了威信的高铁站,这里隶属于威信县扎西镇田坝社区。
“开始征地的时候,总是不相信高铁真的要建在我们这个山旮旯里;开始修了,又觉得这也跟自己没关系,反正自己也坐不上几次高铁;搬离老家了,又担心能不能安置好我们。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顾虑……”这是建高铁时田坝社区拆迁群众的真实心声。
“高铁通了,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高铁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去到贵阳、成都,还要不了两个钟头,去昆明也很快,还不像以前那样晕车。走出去一看,哎呀,我们的家乡太落后了,如果我们的家乡早点修通高铁,不是就可以早点发展了吗?不是就可以早点追赶大城市的发展了吗?我们现在就是觉得后悔,当初应该早点支持工程建设,早点搬离,哪怕是早一天也好,或许高铁就早一天通车了呢?”群众眼界开阔了,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在紧邻威信高铁站不远处的田坝社区集中安置点,拆迁群众正在热火朝天建设自己的新家园,他们的安置地基划定以后,立马投入了建房,现在有建好三层的、四层的,还有的五层都建好了,已顺利封顶。而他们的房屋,无一例外,都是还没建好就立马被商户租走了。商户看重这里是人流、物流的交会地,纷纷选择到这里投资兴业。现在拆迁群众都觉得自己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非常感党恩,开口必是“感谢共产党,如果不是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我们这个小地方怎会有今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怎会有今天!”
田坝社区紧邻威信县城南部,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两合岩,历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是进出威信县城南部的必经之地,扎西河下游几个乡(镇),必须从这里进出。当初红军队伍进扎西,经过天堑两合岩,遭遇土匪,还为当地群众剿灭了匪患。
如今,天堑两合岩除了当初建通村路打通的隧道,还有成贵铁路、隆黄铁路、宜昭高速公路、宜毕高速公路都经过这里并建站,山体打通三条隧道,山腰也有两条玉带般的公路飘过。昔日的天堑,早已成为了联通外面世界的大道通途。
随着威信城市建设往南部突围,田坝社区很多群众成为了拆迁户。在威信县大刀阔斧开展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城市建设中,当地群众都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搬离了自己祖辈居住的地方,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但是,随着安置工程的起步,当地群众又都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成为了交通建设、城市建设中最大的受益者。
因修建高铁及高铁站拆迁的群众,共500户1500人,他们的新家园,成为了商家投资的热土。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就是田坝社区众多拆迁群众的缩影。田坝社区共有2520户10283人,除了配合铁路、公路建设,还有扎西干部学院、胜利大道、扎西大道、和谐大道等的修建,田坝社区群众都作出了贡献,整个社区有1000余户群众涉及搬迁。为安置这些群众,除了高铁片区500户的安置片区,在城市兴起的同时,还给这些作出过贡献的群众留出了发展空间,为做好他们的安置工作,当地政府还划定了三个安置片区,着力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也让他们都享受到了时代的发展红利。
在他们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有的人迅速转型,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就在别人还在计较的时候,拆迁群众武绍勇拿着拆迁款租下了城市中心地段的门面做起了生意,目前不但生计问题解决了,还发展成为了成功的个体经营户。很多群众搬进了城里,生活也有了改变,毕竟生活质量提升了,孩子受教育、老人看病等条件都好多了,新建了安居房后,基本都搞起了经营,老房子毕竟只能满足居住需求。他们都觉得党的政策好,地方党委、政府为自己考虑得周到,短短几年之内,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田坝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熊涛介绍,不光是当地群众想象不到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这么巨大的变化,就是在基层干部的心里,也没有想到过时代发展会这样快,威信发展会这样快。
通高铁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坐着高铁到了威信,感受威信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威信厚重的红色文化,在威信红色小镇上,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充斥其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活力。走在扎西红色小镇的街上,你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真的变了,而且,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发生更大的变化。
威信县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6年10月启动成贵高铁、宜毕高速公路建设,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通车运营,实现了威信县高铁高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45万威信老区人民企盼已久的“高铁高速梦”成为现实,威信通江达海一改闭塞历史,从“神经末梢”向“枢纽前沿”大步迈进,为完善威信综合交通网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威信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威信县积极筹措资金13亿元,大力实施县域内通路网优化提升工程,全县通车总里程达3470公里,比“十二五”末的2633公里增加837公里,增幅达31.8%,公路密度为248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期对比远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县连乡到村100%通硬化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58.2%,位列全市第一;在“十二五”期间“乡乡通柏油路”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公路”和“村村通客”“村村通邮”,农村公路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内畅外联、出滇入川进黔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路通了,城市也更美了。威信县围绕“红色扎西·赤水明珠”的形象定位,结合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自觉站位城市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城市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该县建成城市公园、小微公园、口袋公园60余个,公园绿地遍布全城。第三水厂、第二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迁建项目通水试运行,改扩建截污管网18.6公里。改造提升市政道路32.2公里,建成扎西大道、胜利大道(高速高铁连接线)等一批主动脉大道,并顺利贯通9条“断头路”。巩固提升农贸市场,新建两个购物广场。家居建材城、汽车商贸城、立体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加快推进。麒麟美食城建成投用、破旧烧烤城退出舞台。
“十四五”期间,威信县将实现城镇化率由48.2%提高到60%;县城建成区面积由4.2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8.5万人扩充至10万人,其中疏解老城区现有人口2.5万人;县城绿化覆盖率由38.04%提高至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9.1平方米增至12平方米。
交通便捷了,外地游客来领略红色文化魅力也就更加便捷。威信县精心打造的扎西红色小镇初步成型,目前开展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并已通过省级专家的评审;总投资20.97亿元的水田片区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快速推进,被列入云南省重大文旅项目,预计今年10月一期项目建成开门迎客,即将成为红色旅游新的地标;投资3亿元总长107公里的S201(省道)红色旅游专线已建成投用,沿线的罗布郭家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游击支队纪念地、长官司红山顶战斗遗址、高田白水红三军团驻地旧址、扎西会议纪念馆等重要红色资源将更好地实现串联发展。
镇雄县县城郊区的陈贝屯立交桥。李东旭 摄
从“镇守雄关”到“副中心城市”
镇雄,取“镇守雄关”之意。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与滇西的腾冲共同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称。作为全市第一人口大县、第二大城市、第二经济大县,镇雄地理区位独特,距昆明598公里,距成都600公里,距重庆500公里,距贵阳326公里,是深入西南三省一市最为腹地的区位,经济社会发展受贵州和川渝影响较大。县城距昭通市政府驻地265公里,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镇雄县持续发力加大交通建设,宜毕高速、叙毕铁路、昭泸高速镇雄段、宜昭高速、镇赫高速相继开工建设,镇雄机场按照支线机场的标准和规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逐渐成形。
随着高铁时代来临,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周边地区机场的建设,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等一系列交通巨变,曾经单一、匮乏的镇雄交通运输正在立体化、快捷化、多元化。大交通带来的是镇雄发展活力的全面迸发。
走在镇雄县以勒集镇上,宾馆密集、饭店林立,连药店也不甘落后,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张,热闹繁华的景象让人感觉如身处大城市。其实也是这样,由于几个相对较大的在建工程,以勒镇除了居住着8.8万本地人,还有3万多流动人口在这里活动,在集镇活动的人,除了工程建设的队伍,还有前来投资兴业的商贾。
以勒镇位于镇雄县境东北部,距离县城54公里,是镇雄东半县的交通枢纽,而东半县正是镇雄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所以,以勒镇素有“旱码头”之称。
近几年来,随着成贵铁路通车并在以勒设站、在建叙毕铁路的推进并设站,随着宜毕高速的通车、镇七高速的修建,以勒镇大交通汇聚的优势逐渐显现,特别是围绕“公铁联运港、综合物流城”的定位,以勒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结合镇雄县着力打造川滇黔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勒迎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被定位为镇雄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16.2平方公里的城市,容纳常住人口16万人,以勒这个“旱码头”,将被建设成为新兴的“陆港新城”。
以勒镇人大主席团原主席吴长志一直在以勒工作,他是1986年就“分工”到以勒的。在他的记忆中,以勒的交通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建设了。新世纪以来,以勒的路大多进行了硬化,交通出行条件更便捷,拉近了东半县几个乡(镇)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从2016年以来,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村组道路基本硬化,联户路实施了75万平方米,以勒群众出行更为便捷,真正联上了通往幸福的“高速路网”。
1984年以前,以勒还是大湾公社的一个大队,是镇雄东半县各乡(镇)进入镇雄县城的必经之路,那时候已经有了镇雄到坡头、镇雄到大湾、镇雄到母享的土公路经过以勒,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了“旱码头”的美誉。1984年,以勒由以勒大队改为以勒区,被镇雄作为了东半县乡镇交通枢纽。1988年,随着区乡体制改革的实施,以勒撤区设镇。1984年至1988年期间,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把以勒到茶木乡的毛路改造好了,修通了以勒到木城村、庙埂碗厂到毛坝观音岩的镇村公路,修通了毛坝到河坝、毛坝到青山、毛坝到新迎、以勒到以堡村、以堡村到天生桥、以勒村到后山村民小组等村组道路,到这个时候,以勒几乎所有村(社区)都通了路,只不过那时候仅凭热情把路修通,路面都很差,通行条件不好,而且全镇也只有一辆车,到村、到组只能是马走、人走,车过不了。
新世纪以来,镇雄县委、县政府想办法把镇雄到以勒的路硬化成了柏油路,这对于以勒交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彻底改变了以勒镇没有柏油路的历史,县城到以勒的车程由四个小时缩短为一个半小时。
2010年左右,有了项目支撑,以勒镇相继硬化了以勒到坡头、以勒到母享、以勒到大湾的公路,镇雄东半县所有乡(镇)的出行更为便捷。
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大决战在昭通大地打响,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东风,以勒镇境内通村公路逐年增加,到2018年,通村公路全部实施,2019年,以勒实施了230公里村组道路的硬化工程,大部分村组道路得到硬化,还实施了75万平方米的串户路,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
以勒不光是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还是全市最早通高铁的乡(镇)。2013年,成贵铁路建设全面启动,经过以勒镇以勒村、毛坝村、庙埂村、大山村4个村,当地群众为这条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12月16日,高铁梦圆,镇雄人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外出打工的群体,艰难的打工路变得更加容易,以前需乘车两三天到打工的地方,现在六七个小时就到了。
以勒由大队改区的时候,辖区范围扩大,人口有8万多人,当时只有200米长的街道明显跟不上集镇发展的步伐,当时新建了800米长的建设路,集镇人口也明显增多。1988年设镇的时候,辖区范围缩小,人口只有4万多人,集镇面积变化不大,但是新修了集贸市场。2013年,随着集镇人口的增多,集镇扩展了花园路,金钟路由原来的800米增至3公里,集镇人口达到了1万人左右。
近年来,因乡镇撤并,以勒镇人口从4万多增至8.8万人,许多重大工程相继落地,流动人口蜂拥而入,使之成为镇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昭通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以勒“高铁新区、陆港新城”建设,镇雄县委、县政府也把以勒定位为了副中心城市来进行打造。
根据市、县的部署,以勒镇前期控制性规划逐渐成型,规划总体面积16.2平方公里,涵盖以勒的两个社区和两个村。目前,成贵高铁已在以勒设站,在建的叙毕铁路也要在以勒设站,两个站服务半径60~80平方公里将近300万人口。另外,宜毕高速公路在以勒经过并设以勒南互通,在建的镇七高速也在以勒设互通。
从地图上看,以勒“陆港新城”规划区好似狭长的带状,沿着东面山、西面山以内的狭长地区,规划了“一心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一心”即打造以成贵铁路镇雄站为中心的核心区(高铁商务区),占地2.72平方公里;“一带”即结合葡泉湿地和串珠山打造中央休闲景观带;“四区”即依托叙毕铁路以勒火车站打造以多式联运为带动的南部现代物流枢纽区,依托镇七高速公路以勒北互通往北拓展北部物流产业区。依托贯穿南北的交通干线和串珠山、葡萄泉在中部西侧布局葡泉居住康养区,以及改造现已聚集3万余人口的以勒老集镇区。
以勒陆港新城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川滇黔接合部区域产业城活力区”“镇雄现代物流客运枢纽港”,其发展目标是在中长期形成双向进出港600万吨/年的物流枢纽、日发送2.2万人次的客运枢纽。陆港新城建成后,其物流客运将可以辐射镇雄及威信、彝良和贵州赫章、七星关等周边县(区)60~80平方公里半径近300万人口的范围,能承接16万人居住。
说到交通枢纽,陈贝屯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陈贝屯村是镇雄县乌峰镇的一个村,距离县城7.7公里,东临泼机镇、西临中屯乡、北临塘房镇,是极为平常的一个村子,真正让这个地名走进世人视线的,应该是一座立交桥的修建。
登上陈贝屯村学堂村民小组的一座民居楼顶,整个陈贝屯立交就呈现在了眼前。只见镇毕高速车水马龙,沙子坡大桥如彩虹横卧大地,宜毕高速跟镇毕高速在这里交会,镇赫高速从这里通过,一条条高速公路和众多连接线如一条条蜿蜒伸展的巨龙,互相穿插、叠加,形成了一座复杂而壮观的立交桥。
户主陈涛告诉我们,这座“观景楼”是他和两个哥哥共同集资建起来的。陈涛39岁了,10多岁就出去打工,现在因为家乡交通条件改善了,他回来做生意多年了。家门口就是一座大的立交桥,他家的发展一下子就跟外面的世界连结起来了。
看着从陈贝屯立交桥通过的条条高速,你会感慨交通建设的雄伟、壮观,也会感慨现代交通的方便、快捷,它应该是镇雄县域交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但是,在镇雄老交通人的眼里,镇雄人民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
刚退休的镇雄县交通运输局职工吉永川在交通战线奋斗了一辈子,说起镇雄的交通发展来头头是道。
在吉永川的印象里,镇雄的第一条公路是1956年修建的镇毕路。为了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那时候沿途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镇毕路镇雄境内的23公里路,实现了公路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了与贵州的互联互通,这也是镇雄的第一条对外交通线路。镇毕路于1978年提升为四级柏油路。
镇雄县后来陆续又修通了几条路,20世纪60年代,在中央、省、市的项目支持下,镇雄县广大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五德——花山——彝良的102公里省道,打通了县城连接昭通的经济大动脉,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条路2008年提升为四级柏油路,2011年提级改造为三级柏油路。
80年代,镇雄县大建乡(镇)、通村道路,至90年代初,乡(镇)全部通车,大部分通村道路建设完毕。公路路网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到县城的路铺上了柏油,“十二五”期间,乡(镇)道路基本铺上了柏油,“十三五”期间,到村的道路也全部硬化了。
“十三五”期间,是镇雄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成效最明显的“黄金五年”。成贵高铁和镇毕、镇威、镇彝、镇赫高速建成通车,叙毕铁路、镇七高速、宜昭高速镇雄段和镇果一级公路建设强势推进,镇雄机场、丽攀昭毕遵铁路、中赤果高速等前期加快推进,乡村路网质量显著提升,滇川黔接合部的枢纽功能日渐凸显。
交通条件的改善,必定带来城市面貌的颠覆性改变。镇雄县着眼将县城打造成“滇川黔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树牢“富规划穷建设、多绿化少硬化、先服务后管理”理念,高标准完成全县总体规划修编及南部新城控规调编、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等工作,高起点推进南部新区市政路网、景观绿化、学校医院、公园广场、车站、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高效率推进老城区主次干道整体升级、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城市更新工作,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全省文明城市”,实现了“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华美蝶变。“十三五”时期,县城建成区面积大幅度拓展,常驻人口达36万。
交通发展了,投资环境也好了。镇雄县坚持把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作为镇雄摆脱贫困最根本的事,书写了镇雄教育医疗事业换道超车、比翼齐飞的新篇章。合作办学成果丰硕,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实现了优质学校从“一枝秀”到“满园春”、优质生源从“向外跑”到“往回流”的根本性转变,全县2019、2020两年时间共有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一本上线率连年超过85%。合作办医成效显著,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成功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县内危重患者入院救治人数、县外人员入院求医人数逐年大幅增加。
在最近昭通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镇雄现场办公会上,市委主要领导表示,镇雄交通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高速公路从有到加密,从曾经的边远闭塞变成了滇、川、黔省际交通枢纽,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随着互联互通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昭通和毕节试验区、成渝经济圈的联系也会更加便捷。镇雄县城从体量和规模上有成为滇东北开发开放副中心城市的潜力和基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撤县设市步伐,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提高城市的品位,拓宽现代城市的外延和内涵,增强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城市综合魅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滇东北开发开放副中心城市。既要谋划一批重大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还要科学地谋划一批契合镇雄城市功能定位的项目,顺应镇雄县的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公共服务、文化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升作为副中心城市的规模品质、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水平。
镇雄县南部新区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李东旭 摄
“英雄故里”的巨变
彝良不仅是世界天麻原产地,也是军事家罗炳辉将军、革命先烈刘平楷和时代英雄徐洪刚的家乡,罗炳辉将军故居位于彝良县角奎镇阿都街道偏坡寨自然村,刘平楷烈士故居遗址位于县城东正街11号。
彝良县城虽然距离市政府驻地较短,但道路交通条件不是太好。“十三五”末,该县已实现了县城通高速公路目标,结束了彝良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随着交通日益畅通发达,彝良进入高速时代,全县人民的生活也从此提速,为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高速公路通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以前走老路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走高速40来分钟就到了,很方便。”驾驶员张忠刚说
当你从昭通中心城市出发,在北闸镇上宜昭高速,只见一路蓝天白云,绿草繁花,景色格外宜人。后来慢慢地一座桥梁接着一条隧道,一条隧道接着一座桥梁,公路好像是一条飘在空中的玉带,让人感觉离蓝天格外近。还没看够眼前的风景,导航提示马上就要下高速公路,进入彝良县城。整个过程只用了40多分钟。
彝良县城到小草坝景区从前需要三个小时车程,现在从昭通城出发,70来分钟也就到了。
彝良乾诚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敖乾芬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南山农庄”,宽阔的停车场,鲜花、喷泉、农舍和小菜园,一步一景、清洁雅致。
敖乾芬是2009年嫁进小草坝镇金竹村的,这里不但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小草坝,还盛产天麻。敖乾芬很能干,也很勤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她来到这里就学着种天麻。最初的时候,敖乾芬种了10亩天麻,可是由于当时不懂科学种植技术,也没有使用萌发菌、蜜环菌,所以产量不高,年产量只有两吨左右,这样的情形持续了5年左右。
2014年,敖乾芬引种乌天麻获得成功,而且她还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种植的时候,她一方面撒入萌发菌,大大提升了产量,一方面又撒入蜜环菌,能够给天麻生长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乌天麻以其品质好、天麻素含量高,深受外地消费者喜爱,销路很好,售价也高达每公斤120元,不光是商品天麻售价高,天麻种子的销量也很好,丽江麻农也大量引种小草坝乌天麻,天麻种子需求量大幅提升。这一年,敖乾芬种了20亩天麻,收入超过了10万元。
2015年,看到敖乾芬种天麻挣了钱,乡邻中有5家人跟她一起,成立了乾诚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
2017年,敖乾芬自己种植天麻的面积已达到40多亩,她发现外地老板到小草坝收购天麻、天麻种,没有地方吃、住,她脑子一动,利用自家的老房子稍加改造,办起了农庄,给外地商贩提供吃、住的地方。虽然提供的餐食很简单,当年营业额还是有好几万元,这也更坚定了敖乾芬办农庄的信心。
2018年,敖乾芬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房屋,接待商贩、游客的吃、住,当年营业额突破了10万元。同时,因为游客到店里亲口尝到了小草坝天麻的美味,很多都是吃了又买了带走,这也拓宽了自家和合作社天麻的销售渠道。
2019~2020年,敖乾芬又投资10多万元,给农庄增加了一些游客体验项目,她的农庄占地面积已经扩大到了40来亩。而农庄带动的天麻销售量更是惊人,每年能销售40多吨,给自家和合作社都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2021年1月以来,随着宜昭高速彝良段的通车,更是给敖乾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游客以前从昭通城到小草坝,需要3个小时车程,现在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来玩的人多了,她的生意也火爆起来了。目前,敖乾芬的农庄每天接待游客达到五六十人,多的时候要接待一两百人,用工人数就增加了一倍。
敖乾芬继续保持稳扎稳打的作风,按她的思路,今年无论如何要把民宿办起来,现在农庄的十多个床位根本不够,她的民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可增加四五十个床位,今年之内无论如何也要装修好投入使用。除了新建民宿,还要增加一些娱乐设施,特别是儿童游乐区,这样才能留得住游客,还要扩大烧烤区,优化游客的消费体验。
在敖乾芬的带动下,如今,附近村民加入彝良乾诚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已达100多户。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一条公路给一个地方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不光是从敖乾芬这里反映出来。
走进彝良县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扶贫车间,由该县招商引进中云大慈集团与当地企业云南彝彩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服绣刺绣专业合作社携手创办的“彝花绣”文创产业园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虽然还在试营业期间,但该文创产业园已经接到了很多订单,工人们正在赶制威信扎西干部学院定制的300套红军服,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28岁的工人王俊琴老家是角奎镇黄泥包村石火组的,由于地质灾害的原因,老家不适宜继续居住,在党的好政策下,1家4口人不但一下子搬进了城里的发界安置区,老公还出门打工挣钱了,自己也进到安置区的扶贫车间上班了。看到她的时候,她8岁的大儿子和5岁的小儿子也从学校回到了厂里,为了让大人安心上班,厂里允许带孩子进来。
文创产业园刺绣厂厂长王泽美介绍,目前厂里已开工三条生产线,已招聘到缝纫工26人,手工刺绣工人60来人。该厂工人在每月保底工资的基础上,一般一个熟练工人每个月有3000多的收入。目前来说,还需要招聘工人,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从彝良县钟鸣镇扯炉村田坝组搬到安置区的陈文雍就是个熟练工人,她家庭负担重,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丈夫打工去了,能在家门口务工,她比较满意:“在家门口打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比在外打工好得多。”陈文雍从小就喜欢刺绣,没想到搬迁到县城后,还能依靠自己熟悉的刺绣工艺赚钱。“以前总是担心搬到安置区后怎么办,离开了土地靠什么收入来生活,现在好了,有了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走进彝花绣文创产业园展厅,为迎接4月16日即将举行的开园仪式,工人们正在紧张布置展厅,在这里,我还遇到了中云大慈集团董事长陈虹戈女士,她正在指挥布展。
说起做“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初衷,她满含深情地说,她本人祖籍地是昭通,对昭通充满感情,虽然从父辈一代就已经走出去了,但这里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
陈虹戈是做旅游的,2008年就创立了昆明万嘉旅行社,2011年,她被邀请出席昭通市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会,发现昭通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她心里暗暗下定了回到家乡促进昭通旅游业发展的决心。
2015年5月15日,对陈虹戈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同年,她展开了在昭通艰难的旅游发展之路,她的第一个动作,是当年10月16日在六祖文化广场举办“2015昭通大慈首届文化旅游国际苹果节”,并创造了“千人同时吃苹果”的世界纪录。
2016年4月19日,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敲钟挂牌,股票代码362847。
2016年,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威信县水田镇达成镇企合作,研发生产达成大慈元宝枫系列产品,6月24日,入选《中国好品牌》电视节目。同年11月1日,昭通市大慈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六祖文化广场举办第二届苹果文化节。同年12月,中云大慈集团投资开办欧风麦田城市花房烘焙坊。
2017年3月,陈虹戈受邀参加欧洲财富峰会,同年10月30日,大慈精选酒店在昭通开业。11月6日,大慈集团举办昭通文化旅游节暨苹果节。
2018年3月16日,中云大慈集团成功合作签约2019《中国好声音·唱游云南》昭通赛区。
2019年3月29日,陈虹戈受邀参加在重庆举行的城际旅游交易会。5月1日,成功举办昭通市“索玛樱桃谷世界彝都首届国际文化旅游节”。5月13日,《中国好声音》云南赛区千人集结赛在六祖文化广场举行。7月26日,中云大慈集团在六祖文化广场举办2019彝祖圣地火把狂欢节。10月5日,中云大慈集团和彝良县人民政府扶贫车间“彝花绣”文创产业园项目签约。
应该说,中云大慈集团在昭通的奋斗历程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或许是因为昭通交通、景区打造、旅游开发等条件制约,陈虹戈说,近些年她个人的事业也一直在打基础的阶段,但她从来都对昭通旅游发展充满信心,也一直坚持不懈加大在旅游产业方面的投入。
这不,宜昭高速彝良段刚一通车,她立马就投入到了“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运营上来。她在石林县有一个制衣厂,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彝花绣”文化产业园车间有6000多平方米,之所以在昭通投资做“绣”,是因为陈虹戈看重昭通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同胞的刺绣手艺,她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2019年底就开始培训大批绣娘,把她们绣好的成品加工到服饰、家居、配饰等产品上,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特别是有绣花元素的家居布艺,订单特别多,像床上用品、窗帘、桌布等,在民宿等领域销路很好。
陈虹戈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将自己做的所有领域的投资,都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思考,她说,经过在昭通五年时间打基础,她在各领域的投资都可以整合起来为旅游业发展服务了。现在交通也便捷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革命老区,威信县红色旅游已被引爆,她在威信扎西老街投资建设的客栈、食堂每天都爆满。作为商人,陈虹戈敏锐地感觉到,昭通旅游业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了,她不光是在威信加大投入,接手扎西宾馆的运营,她还在整个昭通全面加大了投入。
目前,陈虹戈抓在手上的事情,除了“彝花绣”文创产业园的打造,还加大了和市外各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范围,忙着打造自己投资的各接待点的旅游线路设计。她还正在组建一家旅游汽车公司,实现游客落地昭通,实现食、宿、游、购、娱全程一条龙服务。
按她的想法,“彝花绣”文创产业园也可以作为一个游客体验项目来打造,游客到了昭通,可以在她市内的酒店食宿,也可在她到杨家湾打造的民宿食宿,在昭通可以参观博物馆、六祖分支文化广场、大山包、省耕国学文化公园、龙氏家祠、古城等景点,到了彝良,可以到小草坝景区游玩,还可以到“彝花绣”文创产业园参观、接受刺绣DIY培训,当晚转住威信宾馆或客栈,再用一天时间体验威信县的红色文化旅游魅力。
陈虹戈的一切构想,都实现在昭通交通大发展的今天。为了培训一批专业的导游团队,她甚至已经招聘了大批解说员接受培训。
4月中旬,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看着公路沿线农户采摘售卖樱桃的热闹场景,让人猛然觉得,随着该县交通条件的改善,这片土地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着很多的改变。
宜昭高速是由四川宜宾到云南昭通的高速路,这条路连通四川、云南两个西南省份,起于四川宜宾,经高县、筠连县、镇雄县、彝良县,止于云南省昭通市,是云南省与四川省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乌蒙百姓的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它缩短了川滇两省经济交流的距离,结束了彝良县城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将有效改善滇东北地区交通条件、打破川滇两省区域交通瓶颈,推动滇东北融入成渝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成为新的经济交通大动脉。
在高速路上行驶,你能感觉一股春风已经沿着这条路,从山外吹进了这座座封闭的大山。
“十三五”期间,彝良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为216.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为172.9亿元,地方公路为43.9亿元,公路里程已达7195.775公里。全县新增公路里程1666.8公里,相继建成彝良至牛街二级公路和彝良至镇雄三级公路。启动昭通至泸州彝良段的高速公路建设,15个乡(镇)3149公里的村组公路硬化,实现了市到县通高速公路。
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十三五”期间,彝良全县共拥有客运班线109条。新增客运班线41条,新增客运车169辆,其中微型车167辆。五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190.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0428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411.6万吨、货运周转量41138万吨公里。开通两路公交班线,拥有公交车33辆。实现了营运车辆结构优化明显提升,道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作者 刘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