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退休少将张连印:麾下拥有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2021-08-01 20: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一位黑红脸庞、肩扛铁锹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上不停地栽树。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植树,至今已经18年了。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205万株,被人们誉为“当代愚公”“绿化将军”。

这是张连印(前右)在荒山上植树(2007年9月1日摄)。新华社 刘松峰摄

把植树造林作为最后一个战场

2003年5月,服役38年的张连印从领导岗位上退休,这一年他58岁。

将军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人。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全村共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站在家乡的荒山上,张连印心里很不是滋味。

望着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给乡亲们作个示范,以回报家乡、报答部队。”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

“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关照,就没有我张连印的今天。当年在部队报效国家,如今退休了总算有机会报答家乡父老了。”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张连印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

这是张连印和妻子一起查阅资料,学习植树造林和防风治沙知识(2007年9月1日摄)。新华社 刘松峰摄

18年205万株 他从外行变成种树专家

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

不懂就学,他拜专家为师。经过现地调查后,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的难题解决后,张连印又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从2004年春季开始,他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他只好向儿女们求援:大女儿一家将刚买的一套新房作抵押,贷款20万元送到父亲手中;儿子一家拿出10万元支持爸爸;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起拿给了父母。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

接下来,就是上山植树了。张连印在荒山上盖起了平房小院,安了家。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张连印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痛定思痛,张连印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和植树方法。

整地、挖坑、植树、围圈、浇水、掩埋……每一道关口科学把关,终于使树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4年多的风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如今,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左云县的海拔和纬度较高,4月,温湿度正合适,栽下苗后很快就能发芽。”谈起种树,张连印早已成为行家。

张连印家门口自己培育了苗木基地。人民日报图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除了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他还干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第三件事,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07年7月,这个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连印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还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也似乎是命运的眷顾,癌症确诊已经过去10年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新华网综编,参考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报道

来源:新华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革命军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