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7-29 16:34玩笑开多了,就没人把“吃菌中毒”当回事了。对“吃菌中毒”事件,我们需要少一些调侃,避免过于娱乐化。
这两天,一段“云南大妈病床上‘抓老鼠’”的短视频火了:视频里,大妈因为吃菌中毒出现幻觉,总觉得病床上有老鼠,到处逮老鼠,还怪家人不来帮忙。配上滑稽的配乐,评论区一片欢乐,全是“哈哈哈哈”,但当看到有网友评论“好有意思的感觉,好想吃菌”“我想吃,飘飘欲仙”“除了产生幻觉还会不会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没有的话我想试试”……这类点赞数颇高的热评让人头上冒黑线,这与提醒大家吃菌防毒的初衷有点背道而驰。
进入5月,只要打雷下雨云南人就满心欢喜,这就是吃菌季的集结号。而还没等你吃上菌,吃菌中毒的视频已经出现在了你的朋友圈。以今年为例,除了前文提到的“抓老鼠”的大妈,还有在床上“穿针”的阿姨,看到“下雪”的大爷,经过滑稽的配乐、文案,每出一条后面跟评都是一片欢乐,“好好玩”“为什么别人看到的是小人人,我看到的是蜘蛛”……周边朋友最可乐的就是讨论吃菌中毒后看到了什么,听到有人讲述自己的亲身中毒体验,很多人都坐直了身子一脸好奇。直到笔者有位外省的朋友来昆明出差,点名要吃“凉拌见手青”。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笔者一脸惊愕,朋友说“就是想来体验一下吃菌中毒后能不能看到小人人”。
这次可能是玩笑,但玩笑开多了,就没人把“吃菌中毒”当回事了。对“吃菌中毒”事件,我们需要少一些调侃,避免过度娱乐化。
为了能让人们对“吃菌中毒”引起重视,每年菌子还没到碗里,云南省各级卫健委的提示短信就已经到了,媒体也不遗余力通过顺口溜、漫画、图集提示市民如何识别毒菌、避免中毒,但人们的记忆点仍集中在搞笑的中毒视频里。比如2019年有人食用野生菌中毒看到五彩小人,很多人都在网上问五彩小人是什么样的。
来看关于“吃菌中毒”的一组数字,很难让人笑得出来:仅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累计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余人。在视频里搞笑的表现背后,可能是神经精神型中毒、溶血型中毒、肝脏损害型中毒,甚至是呼吸循环衰竭型中毒。据医生介绍,有的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比如对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毒功能较差的儿童。
不少人都心生疑问,为什么年年发生吃菌中毒事件,年年还有人吃菌中毒。这与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有关,而且野生菌也确实好吃。吃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吃什么、怎么吃。据统计,云南的大型真菌有超过1000种,其中差不多200种是有毒的。而很多人把“吃菌中毒”当段子看,不把中毒当回事。
如何才能让人们真正重视“吃菌中毒”,“心中有根弦”而非“心生向往”,在笔者看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深市民对中毒后果的认识,比如在“吃菌中毒”事件中,不应只截取中毒者搞笑表现,文案调侃化,还应补充医生关于中毒后对身体损害的介绍,将市民关注点集中在对健康的影响上。此外,除了广泛地短信提示、大众媒体宣传,还应对每起中毒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何获取毒菌?是否烹饪环节出了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有针对性的对目标群体、目标渠道进行宣传,让警示更能下沉到易中毒人群,尽量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