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7-14 09:38在昭阳区红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红路馨居村史馆里,犁、耙、耕锄、石磨等老式生产生活用具摆放整齐,墙上一边张贴的老照片记录了迁出地村容村貌、羊肠小道、土墙瓦片房等的过去,一边的新照片却展示着新家园水、电、路和就医、就学、就业等情况的美景。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个个身边故事,生动讲述了搬迁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搬出大山圆梦小康的发展与变迁。
“小小村史馆展示大变迁。”昭阳区搬迁安置局副局长文屹梅说,红路馨居村史馆承载着昭阳区搬迁群众原居住地的历史与文化,是搬迁群众的精神家园,陈列的老物件饱含着摸得着的“乡愁”。村史馆里存放的照片记录着时代变迁,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展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路安置区位于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安置昭阳区炎山、大山包、田坝等14个乡(镇)的5086户21871人,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农贸市场、扶贫车间等项目。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订单式培训就业等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亮点频现,近万名搬迁群众通过党的扶贫好政策走上了康庄大道。
“用好村史馆,当好宣讲员,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文屹梅说。村史馆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是搬迁群众追溯“从哪里来”的好方式,更是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安置区将用好村史馆这个平台,让老一辈人看得见、摸得着“乡愁”,让年轻一代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变迁的历史,深刻感受伟大时代的发展,激励大家感恩奋进,续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来源:云南日报记者 沈 迅 通讯员 任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