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7-12 18:23【人物简介】
范士融
(1900―1926)
号子仁
云南昆明人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6年3月18日,带领北师大学生在天安门参加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被反动军警开枪杀害。时年26岁。
【人物事迹】
1916年,少年范士融考入昆明县立师范学校。
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他以昆明县立师范学校代表的身份,积极参加昆明学生爱国会的工作。
1919年夏天毕业后,范士融志愿到昆明郊区的农村小学任教。这3年,更激发了他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决心。
1922年,范士融到了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称北京师范大学)国文部。
“为革命而求学”是他的座右铭。进京后,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解说》等革命书籍和包括俄国进步文学作品在内的大量书籍,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以为人生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幸福,不过是人生的一面,而且是最小的一面。我们的最大努力和奋斗,是要以全社会的利益为标准的。”
他认为“真革命家不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尤须天性不能系,恩爱不能溺”。
1924年
范士融加入中国共产党
受中共组织指派
任国民党北京市第七区党部书记
1925年秋
他发起组织云南旅外学生革命组织新滇社
并先后担任云南旅京学生评议会主席
《云南》周刊主编等职
虽然他身兼数职,但是对任何一项工作都从不马虎。他积极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并和国民党左派人员一起整顿和发展组织。
他常常鼓励云南籍学生学成后,返回云南去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打算学成后返回云南,首先要推翻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组织国民革命政府,准备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在日记中写道:“若不能住在经自己出力弄好了的云南,就牺牲在现在的云南也好!”表现了他为革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1926年3月18日
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炮击大沽口
督促段祺瑞临时执政府
驳回日、英、美、法等国最后通牒
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领导组织
北京各界爱国民众数千人召开了国民大会
会后列队到铁狮子胡同临时执政府门前请愿
丧心病狂的段祺瑞反动政府
竟指使卫队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射击
致使47人罹难,数百人受伤
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在请愿队伍中,范士融手拿国民党北京市第七区党部党旗,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他面对段祺瑞反动政府卫队的刀枪棍棒,毫无畏惧,勇敢地带领请愿队伍继续前进。
当枪声突然大作时,人群相互拥挤,他被压倒在人堆下。他从人堆中挣扎着站了起来,手中依然高擎着那面大旗。但是,他还没走上几步,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前额,范士融壮烈牺牲。
当时牺牲的的师大学生还有刘和珍、杨德群两位。
图源澎湃号>北京师范大学
1929年3月,为纪念范士融烈士,爱国学友曾在和平门外北师大校院内建立范士融纪念碑,并刻上“为民族解放运动而牺牲”的碑文。
198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为缅怀“三一八”殉难烈士,在校园内为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三位烈士重建一座汉白玉锥形纪念碑,碑座上镌刻着“碧血丹心”四个大字和三位烈士的生平。
图源澎湃号>北京师范大学
【人物语录】
范士融曾在日记中写道——
“余之人生观建设在一全为社会之观念上,非满现在之社会,乃以社会进步的理想归为依也。”
“我以为人生是多方面的,家庭的幸福,不过是人生的一面,而且是最小的一面。我们的最大努力和奋斗,是要以全社会的利益为标准的。”
【历史遗迹】
1929年3月,为纪念范士融烈士,爱国学友曾在和平门外北师大校院内建立范士融纪念碑,并刻上“为民族解放运动而牺牲”的碑文。
198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为缅怀“三一八”殉难烈士,在校园内为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三位烈士重建一座汉白玉锥形纪念碑,碑座上镌刻着“碧血丹心”四个大字和三位烈士的生平。
来源:乐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