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源:云南网
2017-03-17 00:27陡峭、弯曲的5公里山路,其中还要跨越20米宽的河面。河上,两根捆在一起的圆木成了村民通往山外唯一的“独木桥”。每年夏天,过桥时因河水暴涨不慎坠河摔伤或被狂啸洪水卷走的惨案时有发生,更苦的是上学孩子们因此常常要绕行几公里……
一条通往山外的路,祖祖辈辈居住在威信县天坪村、瓦石村的大水沟、赵家湾、瓦河沟3个村民小组约2000村民,新中国成立后就已经整整走了近70年,盼了近70年。
“修通这样一条路咋个就这么难?”村民们盼通也盼了40年。
现状:几近封闭的村庄
威信县长安镇天坪村的大水沟村民小组与瓦石村的赵家湾村民小组、瓦河沟村民小组地处长安村、瓦石村、天坪村三村交界处,被当地称为长安河、雪山河和美女山的两河一山环绕。
赵家湾背靠美女山,美女山“右膝盖”处便是小有名气的“瓦石僰人悬棺”,左右“膝盖”之间连成一片断崖,崖下是长年奔腾不息的长安河;赵家湾左侧坡脚的河边是大水沟村民小组,长安河绕村而过;右侧与瓦河沟村民小组相伴,雪山河依村而行。两条河相汇于瓦石村,就此把两村三组隔绝成一片封闭之地。长安镇经瓦石村到安稳坝村的通村公路沿长安河而下,从瓦石逆雪山河而上,与两村三组隔长安河、雪山河相望。
村民们进出要么选择经瓦河沟、左家岩、瓦石往镇上,经过一条又陡又笮的土路后上公路,需多绕行5公里左右。而更多的村民选择经柏秧坝跨长安河木桥出山,架在长安河上一座20米长的独木桥就成为了3个村民小组140多户近2000人走出大山的“快捷通道”。
窘境:交通不便带来生产生活不便
因交通不便,严重影响着大水沟、赵家湾、瓦河沟3个村民小组140多户近2000村民的生产生活,记者了解到,当地果蔬牲畜运不出去,外面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打工经济成为当地经济的唯一支撑,两村三组16岁至60岁的村民留在家中的不到十分之一。
更为不便的是,由于校点撤并,交通不便,当地孩子上学要跨越长安河或雪山河到几公里外的长安小学或瓦石小学上学,或者翻越背后的山梁到天坪村的大山口小学上学。不但要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甚至要攀爬悬崖,特别是雨水天经过架在长安河上的独木桥,安全隐患极大,每年都有因过独木桥滑入长安河事故发生。为了上学孩子们的安全,尽管贫困,村民们不得不咬紧牙关,让家里老人到镇上、到县城租房带孩子读书,由此产生的经济压力更是让家里的“顶梁柱”们不堪重负。而随着适龄儿童和尚能承担照料之责的老人的离开,村里就剩下更老的老人和更小的小孩。除了每年过年时节,整片村庄往往一片孤寂,毫无生气。
努力:两次修路还是没有连通山外
为修通与山外的村组公路,村民们为之奋斗了几十年,两次修路还是没有连通山外。
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出行难,赵家湾村民和瓦河沟村民自行商议,涉雪山河河床修通一条2米多宽的土路从左家岩连接瓦石村到安稳坝的通村公路,但由于没有机械设备和资金投入,且山高坡陡弯急,车辆难以通行。加之车行需绕到瓦河沟经瓦石往镇上,比步行时间多出两倍有余,村民们只好望路兴叹。
2010年前后,大水沟村民通过协商,沿长安河床修了一条宽2米多、长1.5公里的土路,从还山连接到长安通往瓦石的通村公路,但因长安河水量大,只有枯水期车辆才能从河中通行,一年通行时间尚不足3个月,而且两村三组群众步行进出山仍需从独木桥上过。
此后,村民们曾几次集资修建人行石桥,甚至采取挂功德方式筹资但最终都因桥面跨度大、资金不足半途而废,甩筹资金也只够买根桥木更换腐烂的木头。
居住在这个封闭的地带,似乎除了村民自己,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诉求,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递交的申请、村民按上红指印的请愿书至今都石沉大海……
在“出行只能靠双脚丈量”的情况下,出行难成为3个村组2000多群众心中的痛。当地村民常常戏言:“国家改革开放都快40年了,出山的路一直没变,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一根木头的独木桥变成了由两根木头捆在一起的独木桥。”
渴望:打通断头路拓宽硬化村组路
渴望走出大山,渴望修建一座永久性的人行、车行桥梁,渴望能有一条硬化的乡村公路从河那边的还山连接到河这边的大水沟,以及山上的赵家湾、瓦河沟,成为两村三组近2000村民最大的企盼。
听说政府要开展扶贫了,如今村民们又把“桥通路通”这一最朴素的愿望挂在了嘴边,而结果似乎仍然让村民们感到很渺茫。“我们的迫切需求似乎总隔着一层膜,看似很近又似乎隔得很远很远。”村民们无奈地说。
扶贫距离群众期盼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多远?5公里的山路,20米的河面,村民们还要走多久?
声音
赵家湾村民张正聪:我们要去镇上,要进县城,娃娃们要读书,都要爬坡上坎走5公里山路才到得了公路上,中间还要经过让人胆战心惊的独木桥,让不开。如果能修通通往山外的路和桥,我们搞点养殖,种点葱蒜和瓜果小菜都可以运到山外卖个好价钱。现在不是搞扶贫吗,修通路和桥,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扶贫。
大水沟村民王善增:我们住在这个河边上,一出门就要过桥。现在这个桥木也朽了,还怕哪天过桥时桥断落河,想找两根木头换都找不到。修条土路接到河对面公路上呢,只能从河沟头过,拉点货啥子哩一年能有三个月正常通行就不错了,如果政府家能帮助把桥修通吗,硬是做了大好事了。
赵家湾村民毛贵斌:这些年一直在外面东跑西颠,硬是怕回去,过那点独木桥,爬那一大坡,你要买点东西回去,洋芋都盘成肉价钱。要拖点东西出来吗,你不整出几通汗水,不整得脚打闪闪都不行。关键是山高坡陡路难行,水深流急桥难过,太危险了。现在搞这个扶贫,这才是最关系民生的大事,把桥和路修通了,个人都晓得去奔,哪个还要你政府家来帮这样帮那样。说白了,桥和路才是这挨着的几个村子2000人最大的民生啊。
背景:
威信是我省革命老区县,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过威信,在威信境内连续召开了水田寨花房子政治局常委会议、大河滩桩子上政治局会议、扎西镇江西会馆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会议结束地点在扎西镇史称“扎西会议”。在“扎西会议”上,会议作出了遵义会议上没有来得及作出的决定,形成了遵义会议决议大纲,作出了精简整编、回师东进、恢复对全国苏区的领导“三项决定”。 “扎西会议,胜利起点”,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遵义开花,扎西结果”,从而奠定了威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镇彝威老区3县均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都是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的欠发达县,是国家实施的乌蒙山片区扶贫核心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自然环境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弱小、城镇化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滞后、生态敏感脆弱,成为制约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困。
截至2015年底,镇彝威革命老区3县256万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昭通市贫困人口四分之一,脱贫任务繁重而艰巨。
老区的脱贫攻坚牵动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心。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不但把挂钩联系点定在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还3次深入镇彝威老区县调研、召开现场办公,最终促成《昭通市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形成和实施,吹响了革命老区3县脱贫攻坚集结号,打响了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攻坚战。
《三年行动计划》从2016年开始至2018年3年攻坚期内,计划投资98.82亿元,整合各项资金后总投资达到153.7亿元,通过组织实施好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6大工程,实现镇彝威3县整体脱贫摘帽和农民增收,2019年至2020年继续巩固提升后,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南网 记者蔡侯友 沈迅通讯员 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