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述说云南】我的父亲楚图南:爱国学者,领导民盟积极开拓统一战线
读新闻 2021-06-24 19: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次子楚泽涵的心中,父亲楚图南既是“战士”也是“学者”。作为战士的楚图南,毕生都致力于谋求民族独立、社会进步。而作为学者的楚图南,则不论去到何处,总不忘学习新知识。
1899年8月,楚图南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县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楚宝给孩子取名图南,字方鹏,二者均出自《庄子·逍遥游》,希望孩子今后可以有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14岁那年,楚图南来到昆明,考入昆明联合中学。当时,北京出版的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报刊传入昆明,对云南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云南学生积极响应,楚图南也参加了爱国活动,并在《云南旬报》上发表爱国文章。1919年,从昆明联合中学毕业后,楚图南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史地部,来到五四运动的中心,并结识了李大钊。在京学习期间,楚图南阅读马克思主义启蒙著作,先后参加进步学生组织“工学会”,参与组织“劳动文化社”,还在李大钊指导下编辑出版小报《劳动文化》。1922年,楚图南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我国早期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之一。毕业之后,楚图南回到昆明,任教于省立一中。他遵照李大钊的嘱咐,借助教师身份的掩护,广泛接触青年学生,组织读书会,介绍进步书刊,引导一批青年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楚图南接到中共北方党组织和李大钊的通知,转赴东北工作,并于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继续在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底,楚图南因“吉林五中共产党案”被捕入狱,一度被判处死刑。狱中的楚图南不畏强暴,坚持斗争,学习外语,积极从事翻译和著述活动。他在狱中为青年朋友们讲解历史与文学,并翻译了长达20万字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名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等书籍。4年后,楚图南提前结束了原判为9年零11个月的牢狱生活。1935年春天,楚图南到达上海,改名楚曾,进入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抗战爆发后,楚图南从上海回到云南,出任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教授,团结昆明地区和西南联大的进步教授,为争取民主、救亡图存做了大量工作。抗战期间,楚图南积极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昆明的活动。1943年,民盟在昆明建立了第一个地方支部——民盟昆明支部,次年扩大为民盟云南省支部。1945年12月,楚图南先后当选云南民盟主委、民盟中央委员,他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传达的指示,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救亡、反对内战与独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46年7月,“李闻惨案”发生后,楚图南也险遭不测。面对动荡时局,他毫不畏惧,选择继续留在昆明,主持李公朴和闻一多的追悼大会。8月,在党组织的要求和安排下,楚图南离开昆明前往上海,继续开展反独裁、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楚图南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文教部长,为在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1月,楚图南被推选为民盟中央代主席。4月,被补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五届三中全会上又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作为民盟中央领导人,楚图南为党的统战事业发挥了杰出才智,做出了宝贵贡献。
来源:云南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