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6-23 10:16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国第二大跨县安置区)——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工程——鲁甸地震纪念馆(龙头山镇)。
一、示范线路类型
学习体验线路(“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二、示范点名称
1.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2.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工程
3.龙头山镇“鲁甸地震纪念馆”
三、示范点简介
(一)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简介
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政府驻地2公里,处于鲁甸县环城路以内,是宜居宜业理想之地。
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国家重点扶贫项目,占地3700亩,共有8个地块,总投资46.9亿元,项目于2018年10月启动,20天完成3000亩土地征迁、445座坟墓搬迁、1.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历时16个月,实现安置区从“一片空地”到“一座新城”的蜕变。整个卯家湾安置区安置9100户39106人,涉及5个县47个乡(镇)279个村,是全国跨县搬迁贫困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安置区新设立了砚池街道办事处和6个社区服务中心,同步配套建设4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1所卫生院和6个社区卫生室。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配套建设了“两园两基地”;建成高投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马铃薯种薯组培中心、1万亩苹果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1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1000个食用菌大棚、1000个蔬菜大棚及5000亩香葱基地,入驻康迪服饰、博鸿皮具、兰跃农业等10家企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
同步组建机构抓服务,成立卯家湾临时党工委,组建了1个办公室,5个迁出县工作组和为民服务、产业就业、警务、教育卫生、党群5个工作站的“一办五组五站”工作机构,设立6个社区党组织,实行“党组织+社区+网格+楼栋”的管理,建立“133454”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精准施策画好网格管理、产业帮扶、就业服务三张为民服务蓝图,扎实做好群众“稳得住、能发展”的后续篇章。
接待单位:鲁甸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0-8128366,联系人:王志艳、牟智
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景
安置区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区域位置最居中的社区——雨露社区
雨露社区服务中心
雨露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
粤旺食用菌基地
粤旺食用菌基地展板图
(二)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工程简介
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天生桥风景区,距离昭通中心城市46公里,距离鲁甸县城23.5公里,海拔1109米。工程由堰塞体、防渗墙、右岸溢洪洞、右岸泄洪冲沙洞、右岸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
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全景
鲁甸地震形成极高危险的大型堰塞湖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在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和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交界的牛栏江干流上,造成山体快速倾倒崩滑,阻塞河道,形成库容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威胁着下游沿江10个乡(镇)3万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难时刻,中国电建昆明院火速行动,组成工程专家团队,果断科学展开排险处置,创新地采取开挖泄流槽、拆除调压井施工支洞检修门等应急抢险技术,经武警水电部队等抢险单位连续9天9夜的奋战,完成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抢险处置。
武警水电部队不畏艰险,强渡堰塞湖
2014年8月12日,堰塞湖导流槽开挖
险情顺利化解,如何“除害兴利,变废为宝”?云南省水利厅高度重视,牵头组建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作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后期永久性综合整治工作,并批准成立云南水投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堰塞体整治、右岸溢洪洞、右岸泄洪冲沙洞、右岸引水发电建筑物等,工程静态投资317541万元,总投资330735万元。
高边坡治理
堰塞体防渗墙施工现场
历经近6年的科学综合整治,在所有设计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项目这一世界首例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利用工程,攻克了7大自然和工程难题,其中“堰塞坝应急处置与综合整治关键技术”获2019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12月19日,在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顺利下闸蓄水之后,2020年6月,首台机组于今年顺利投产发电。建成后的堰塞湖水库库容1.8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201万千瓦(3×67万千瓦),在确保周围3万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可保障农灌6.3万亩、供水6.91万人,电站年发电量约7.96亿千瓦时。该项工程建设开创了堰塞坝减灾兴利、整治利用的先例,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宽级配堰塞坝防渗结构灌浆施工等世界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我国堰塞坝应急处置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能力。为地方保民生、促发展、助脱贫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也为全国乃至世界自然灾害治理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探索。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首台3号机组投产发电
接待单位:
1.鲁甸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0-8128366,联系人:王志艳、牟智
2.云南水投牛栏江堰塞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庆良 联系电话:15125479096
解说员:蔡承延、杨小燕
(三)鲁甸地震纪念馆简介
整个纪念馆占地5000余平方米,总投资7840万元,2017年建成,分地下地上两层,以土黄色为基调,造型似山,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墙体如地层结构,地震导致大地挤压形成的地形错动。
龙头山抗震救灾纪念馆
时间柱
地震烈度图
抢险救灾场景再现
纪念馆布展分为"直面灾难、坚强支撑、致敬英雄、涅槃重生、数字沙盘、纪念献花"六个主题设置板块。地下一层主要是防灾减灾体验馆和地震科普基地,地上一层以实物展出、模拟再现等方式,真实还原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声光电融合的地震纪念影片,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地震发生时的惊险瞬间以及灾区的涅槃重生。同时,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搭建一个了解地震原理、学习应急逃生技巧的平台。鲁甸地震纪念馆成为鲁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防灾减灾科普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到现场指导工作
抗震救灾现场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浅,烈度大,强度高,震中就是龙头山镇。此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3万人紧急安置,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了龙头山,来到了地震遗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保质保量重建家园,龙头山的恢复重建按照“一水三山夹一城”的集镇生态景观格局来建设,全县干部群众始终铭记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关怀,经过一千多个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砥砺同心、敢于担当的抗震救灾精神全面完成了恢复重建任务,人民生活赶超灾前水平,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恢复重建的龙头山新貌
接待单位:鲁甸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王志艳、牟智 联系电话:0870-8128366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