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6-16 10:1420世纪30年代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华洋杂处,商贾云集,百业并存。位于海平路97号的“华富电料行”中,掌柜向顾客售卖电子管、灯泡等电料物品,会计在柜台熟稔地敲拨着算盘,穿着长袍大褂的经理时不时与朋友打打麻将……往来出入的人们不曾想到,这一切,竟是商业掩护下的“谍中谍”!
烽火岁月中,这个以电料行作为掩护,承担着为中央苏区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传递文件情报等重要任务的接头据点,便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2019年修复落成的这处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座三层小楼以珍贵的实物和翔实的史料,向游客述说着那段“汕头红”故事。
绵延3千公里隐蔽战线的重要枢纽
步入“红色交通站”旧址,沙盘中红色五星标记下的一条中央交通线跃然眼前,香港华南交通总站、汕头交通站、大埔交通站、闽西交通大站等直属交通站清晰可见。这条绵延3千公里的隐蔽战线,是1930年秋冬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开辟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沟通着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联系。始终未遭受敌人破坏的汕头站,正是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枢纽。
护送干部是当时交通站的重要任务之一。经多方考证,从1930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经由汕头站护送进入中央苏区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干部有200多名,其中包括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等。此外,交通站在前后三四年时间里,还向中央苏区输送食盐、布匹、药物以及电讯、印刷、军械器材等军需、民用重要物资约300吨。
2017年6月,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的修缮保护和布展工作正式启动,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修复前的屋顶。图片由汕头市金平区文化馆提供
未来或有更多历史细节浮出水面
修缮一新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三楼展厅的一面大屏幕上,经汕头站护送的一批中共党员资料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参观者点击屏幕,便能详细阅读其生平故事。
沿着狭窄的木质楼梯来到二楼还原的洽谈室,记者看到一尊塑像,再现当年交通站负责人陈彭年与交通员商量工作的情景。房间里高档的桑枝桌上,摆放着潮汕工夫茶具和德国造的“竹坚笼”汽油灯,高脚茶几上摆放着烟灰缸和棋盘,颇显几分高雅。
“为了贴近上海商人的身份,当时电料行置办了比较像样的办公桌,还摆上算盘和文房四宝。”教育基地负责人张如强向记者介绍,由于当年保密要求,“红色交通站”既没有档案资料,又没有文献记载,这段历史记忆的“打捞”多是源自亲历者的口述。
相较于实物展品,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陈列的珍贵信件影印版及回忆录,以第一视角还原“卢伟良护送叶剑英”“李沛群护送邓颖超”等惊心动魄的故事。张如强告诉记者,学界关于红色交通线的口述史研究仍在持续,未来或有更多的历史细节浮出水面。
修缮一新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图片由汕头融媒集团记者 陈史 摄
“红色名片”映照激情奋斗新征程
如今,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已成为汕头全新的城市“红色名片”,以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展现着特殊年代里那些激情燃烧的故事。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开放至今,开展了数场主题活动,随着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被揭开,前来旧址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在这里,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先辈英雄事迹,在珍惜现今美好生活同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锤炼党性践行初心使命。
曾经,革命先辈们从这小小的交通站奔向救国救民之路,今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珍藏着这份红色记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懈奋斗。
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汕头乘着改革开放东风,成为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在的汕头,正迎头赶上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战略定位,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2021年1季度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28.06亿元,同比增长19.9%,首季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全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短评: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历史是一面镜子。精心修缮后的汕头“红色交通站”,带领我们穿过岁月的长河,在历史深处感受到隐蔽战线工作的艰难和危险,体悟到革命信念深入人心的智慧和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历史给人启迪,更给人定力。那抹特别的“汕头红”,释放着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如炬光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将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光荣传统,接续拼搏奋斗,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枝繁叶茂!(杨舒佳)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记者 杨舒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