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维西县中路乡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光奔小康

 2021-06-12 11:3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维西县中路乡

这里的广大群众

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

这里曾经被重重大山包围

几乎与世隔绝

这里曾经深深的印着

贫穷与落后的“标签”

如今

走进中路乡

我们深刻的感受到

这里处处散发着生机勃勃

迸发着激情与活力

这是发展中、奋进中的中路乡


截至2020年末,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成绩振奋人心

催人向上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中路乡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和温暖春风

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

同心绘就出了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民族团结

宗教有序

群众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发展新蓝图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风雨兼程发展路,砥砺前行铸辉煌。


放眼中路乡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前没有一寸公路到如今宽广平整的通组硬化路贯穿全乡,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拉嘎洛村,这是维西县中路乡澜沧江西边山坡上的一个传统傈僳族村落,不足2000多人的村却有11个村民小组零星的分布在半山腰上。这里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群众收入底,观念落后,住房和交通出行十分困难,如今党的温暖春风吹遍了该村每一个角落,拉嘎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傈僳族传统村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摘掉了贫穷与落后的“帽子”,一座座漂亮的民房代替了昔日的木楞子房,水泥卫生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门前,白哗哗的自来水流到院子里。


徜徉在拉嘎洛村里,处处感受到“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的现代新农村气息。


里起村民小组刚脱贫的李跃华老人,正悠闲的在自家新建的房院里打理着花草,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脱贫致富后的喜悦。


年近古稀之年的李跃华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亲身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中路乡各族儿女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以前我们拉嘎洛群众生活在大山里,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都是木楞子房和简易房,村里没有一寸公路,出行只能靠人背马驮,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现在沐浴着党的关怀,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家家住进了新房,吃穿不愁,生活天天像过节,这样的日子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党委政府心里装着我们百姓,是党让我们穷苦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李跃华老人眼中的变化是中路乡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影响中路乡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瓶颈”,也严重制约了该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多少年来,历届乡党委政府研究政策,抓住机遇,遍走乡里交通困难的村寨,深入村民小组听意见、听呼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倾斜,坚持稳步开发、全方位推进。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道路交通、电力设施、集镇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有序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一组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中路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中路乡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固根本,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了一大批住房、交通、水利、教育、医疗、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乡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5年来全乡共投入4686余万元,实施农村危改及抗震项目,实现群众住房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投入1023万元,实施通村通组道路104.4公里,实现通村公路硬化全覆盖,通组公路硬化率达95%以上,乡村交通基础得到不断增强。投入746多万元,实施行政村安保设施建设4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20盏,先后整合投入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39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建造公厕104座,实施厕所革命822户,实现农村户厕覆盖率达60%以上。在全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实现集市管理规范化、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化、群众参与常态化,并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增绿增色活动,乡域境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功获评“省级卫生乡镇”。



特色产业托起致富梦

“逢四必街”,每月四、十四、二十四日为中路乡的街天日,这时会有来自全县各地的商贩云集到这里。这里出产的重楼、木香等各种山药材和土特产成为抢手货,源源不断地拉往外地。


以前,中路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种养殖业单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培育几乎为零。特别是二半山区群众只能靠山吃山,以采集林下经济为生,是维西县有名的“吃回销粮大乡”。


如今,中路乡各种特色种养殖业遍地开花,在党的惠民政策带动下,各种合作社、公司等新型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覆盖了全乡村村寨寨,全乡产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产业是撬动群众脱贫的杠杆,没有产业为支撑,群众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党的富民政策,为发展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平台,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用好党的政策,发展好产业,带动广大群众致富增收。”中路乡乡长和自华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中路乡始终坚持产业强乡战略不动摇,以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根据维西县委提出的“五个紧跟、三个紧扣”的维西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创新性提出了“一乡一园区、一村一产业、一组一能人、一户一措施”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招商引企,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5年来,突出园区带动,投入560万元建成乡级扶贫示范园区,投入380万元建成中药材加工厂,投入185万元,建成沧鸭养殖基地。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和发展兰花产业,建立规模化、新业态产业发展模式,深得全省兰花爱好者青睐。统筹建成了一批集种养殖及粗加工相结合的重点产业项目,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三家骨干企业驻乡合作,畅通了“产供销”产业链,彻底解决了群众“不敢养、不敢种、卖给谁、效益低”等难题,推动乡域农特产业实现可持续化、效益化发展。


以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为突破点,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禁止在中路乡境内销售和使用重度农药的政府令》,着力降低区域耕地污染,提高中药材、经济林果、农作物品质,让绿色生态理念根植家家户户,全面提高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率,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5年来,全乡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统筹发展了以中药材为主、经济林果为辅、云木香为特色的农特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突出党建引领,采取“党组织+公司+农户”运作模式,优化资源、盘活土地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7个,实现收益82.7万元,有效带动农户1407户,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集体经济持续增强。突出劳务增收,积极发挥县乡村组四级劳务输出机构职能,深入开展稳岗保就业工作。5年来累计完成劳动技能培训3200人次,转移就业14000多人次,切实提高群众劳务技能,拓宽就业增收渠道,“造血式”扶贫成效可观。同时,积极开展金融信贷帮扶,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4笔,发放贷款金额665万元,最大限度解决了群众缺资金的难题。

群众幸福指数节节升

“普通百姓看得起病,孩子上得起学,病老伤残等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我们山区群众有了太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说起现在的民生保障,中路乡佳禾村村民和志英一脸的幸福感。


在党的政策的引领下,中路乡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5年来,该乡持续推进以教育、医疗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夯实政策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全乡7所村卫生室和卫生院完成达标创建,医疗队伍进一步实现专业化。全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593人,实现100%履约。将教育作为斩断贫困的治本之策,关心关注教育事业,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累计劝返学生100余人次,全力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零辍学。统筹多方力量开展助学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40.9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19名。全乡享受农村低保793户1989人,特困供养50人,孤儿8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715人。5年来,累计发放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463.3万元,救灾资金100余万元,救灾大米500多吨,并专项投入民政资金300多万元,针对性解决了全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物资、基本生活用具缺乏的实际问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党的政策“阿克吉”

2020年末,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中路乡的每一个角落。


全乡1081户3789贫困人口全面“清零”,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8%降至2020年末的0%。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全部达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6项指标全部完成,年人均纯收入在4500元以上。令人可喜的是群众收入实现大幅提高同时,全乡农村基础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整体性提升,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开创性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乡党委书记何振宇深有体会地说:“中路乡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包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无限关怀和支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群众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中路乡蕨菜山村的14个傈僳族村民小组被大山严严实实的包裹着,以前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是进村唯一通道,全村房子都为清一色的木楞子房,村里没有一寸水泥卫生路,更谈不上有太阳能路灯、活动室等现代配套设施。村民们靠种植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大多数家庭在贫困线上挣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这个贫穷落后的村落实现新旧两重天的变化。一条洁白的水泥卫生路取代了土路,家家户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村里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这个大山深处的傈僳族村落几年时间里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村里各种富民产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兴起。


蕨菜山村傈僳族汉子蜂云元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满脸喜悦,他说:“以前我们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致富更难,村民们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在党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全村人实现了脱贫,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我们就不会过上现在的美好生活,党的政策阿克吉!”


佳禾村俄卓村民小组73岁的谢志良,这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老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如今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已是四世同堂,家庭殷实,儿女孝顺,正安度晚年。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贫困群众翻了身,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我们要百般珍惜党的好政策。”


来源:迪庆日报传媒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时政 继续奋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