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威信岩桑坳,回乡好人再创扶贫升级版

 2016-08-10 17:34  来源:

昭通新闻网寻(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汪舒)时隔近8年,魏显富再次出现在威信县双河乡岩桑坳村民视野里,村民所熟知所流传的是其实施的一系列公益性扶贫。坊间的说法是,2000年开始,魏显富几乎每年都在为家乡贫困家庭及部分学校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已无偿捐助款物价值超过200万元。

可靠的信息源显示:2007年,威信县双河乡遭受冰雪灾害,捐款4.3万元;2008年,捐资2万元购买大米、棉被发放到双河乡楠木村部分贫困户及五保户手中;2009年,捐款30万元建校;2011年,捐助2万元慰问双河乡100户困难村民;2014年,为楠木村15个村民小组每户村民购买40斤大米,价值7万余元……

媒体的报道及受益村民的众口相传,魏显富成为一名地道的好人。熟悉魏显富的威信县一名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称,15年时间,魏显富在威信捐助的资金远远不止200万。

魏显富何许人?

距离威信县城约30公里的岩桑坳,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因该地遍山生长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叫“岩桑”的乔木而得名。但这个充满生态意味的标签并未遮盖岩桑坳这个汉、苗杂居的村落的高寒与落后。

1993年,魏显富携妻带子沿着崎岖山路从这里向省城昆明出发,和当时外出务工村民不同的是,魏显富选择离开家乡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想出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是一幅什么样的风景。对于多数人而言,离开乡村,很难融入城市;离开城市,回不到乡村。在昆明与岩桑坳往返的魏显富,支撑他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日前在与记者的一次交谈中,他说,要把岩桑坳建成西南地区最美乡村。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是岩桑坳所属行政村楠木的党支部书记。

2000年,他刚开始对岩桑坳实施公益性扶贫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农民工,当时的身份是呈贡县东恒建筑公司八处处长。8年后的2008年,他创建了德柏园艺工程有限公司。又一个8年之后的2016年,他当选威信县双河乡楠木村党支部书记。

8年破茧成蝶从农民工成长为建筑公司处长,靠的是诚信和能吃苦及从不斤斤计较。“1993年到昆明打了一年工,就自己带人干,3个月手下就有200人,半年后工人达到800人。”魏显富说。

迅速聚集的人气源于魏显富带给工人的信任感,不论是累活、脏活,不管是不是节假日,这支800人的队伍从不计较报酬,有活就干,很快就占据了呈贡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市场,也为魏显富在建筑行业赢得了口碑和人缘。

时光的年轮已经转到新千年,当喧嚣的城市安静下来时,魏显富开始怀想600公里之外的岩桑坳。2000年开始,他以对贫困村民的帮扶这种特殊方式返回故乡,这种方式在官方语境里被称之为“输血式”扶贫,对魏显富个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

一次又一次的捐助钱物,一年又一年的无偿帮扶,魏显富看到的是一双双等待救助的眼神和得到帮扶后喜悦的脸庞,但乡村贫困状况却一成不变。

如何激发村民改变自身贫困的潜能,从岩桑坳到楠木村,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仅靠一人、仅靠一个企业之力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改变?魏显富开始思考如何转变帮扶的方式。

2012年,魏显富回老家岩桑坳过年。较长时间的逗留,他感受到这个曾经寄托了自己理想的乡村,虽离县城不远,本质上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一定要让村民参与到改变自身贫困的行动中来。”面对四周荒芜的山地,魏显富找到了互动式的扶贫思路。

既然决定了种植苗木,那么要做的事,就是解决投资、土地、技能等诸多问题。

魏显富与村民们坐下来一起商讨,我们为什么会贫困?怎样才能不贫困?流转土地种植苗木的思路让村民们眼睛一亮,具体方案也随之而出:投资由魏显富解决;先出资60万,组织岩桑坳24个村民代表,到昆明考察学习苗木种植,解决种植技术问题;村民以土地入股或租赁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2012年,岩桑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这个变革让岩桑坳近1万亩荒芜的地里种植上了香樟、桂花、紫薇、海棠、红豆杉等苗木,魏显富投资4500万。据媒体报道,2013年以来,村民户均实现土地租赁收入4760元;2012年至今, 420名村民在苗圃基地就业,人均每年实现劳务收入3600元左右;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苗木种植区共有1400余人外出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入3100余万元。

据双河乡政府提供的资料,楠木村现有人口756户3182人。按照威信县人民政府精准扶贫规划,属于贫困村的楠木要在2017年脱贫出列,“脱贫不是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富裕。”2016年4月,魏显富对到岩桑坳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2015年10月,作为昆明德柏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魏显富被评为云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作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魏显富得到认可。半年后,他当选楠木村党总支书记,他尝试的扶贫模式也因此实现了由互动性到带领性的升级。

威信县委把岩桑坳集中安置点定位为“威信县易地搬迁示范点”。今年1月,搬迁示范点破土动工。对于扶贫攻坚措施之一的易地搬迁,面临诸多包括思想观念、搬迁资金、土地调整等问题。对于资金问题,岩桑坳建档立卡搬迁户享有的政策是,建房资金每户由政府贴息贷款,农户承担一部分。

建档立卡户想搬了、有建房资金了,可是,搬到哪里去?面对实际困难,魏显富出资200万征地,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无偿为群众平整宅基地,降低群众建房成本;对建房户贷不了房屋建设款的,他出面担保,帮助群众顺利建房;对部分贫困户给予资金预支和无偿支持。

岩桑坳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8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在魏显富的带领下,半年后的2016年5月岩桑坳易地搬迁工程已有63户住房主体已全面完成。

早在一个月前,媒体报道岩桑坳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时,将即将完工的民居形容为山沟里的别墅,此时,已经当选为村总支书记的魏显富非常自豪的说,“我们这里不比城里差!”其实在他的内心,他理想中的岩桑坳以及楠木村依旧是具有生态意味的西南地区最美乡村,只是因为贫困,很自然把城市当作了参考物。

2016年4月13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到岩桑坳调研,了解搬迁点工作之所以顺利推进,除了有政府补贴和贴息贷款,还与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出资平整土地,带领村民种植苗木解决搬迁后的收入来源有关,认为有必要把有知识、有本事、工作正派、愿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为村干部。

作为村支书的魏显富,他感觉到与村民的关系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公益性扶贫的那段时间,那是纯粹的施以援手的关系,受益者总心怀感激;在互动扶贫阶段,更多的是一种公平合作,按照契约原则处理问题就行。但就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一种责任,更为重要的是执行好各种政策。

6月19日,威信县境内遭遇洪灾,楠木村也未能幸免,在民政补助物资之外,魏显富自己出资一部分发放给村民,部分受灾村民因灾情较轻没有得到魏显富自己出资的那一部分,便到村上质问,魏显富只得耐心解释,多得的那部分是因为他们灾情较重,而且是自己个人支出的。

“作为一名村支书和一个老板,村民看我的视角是不一样的。”魏显富笑着说,“我带领致富的对象不再仅只是岩桑坳,而是整个楠木村,楠木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哪里,才最安全又不影响生产生活,而且还能够有可持续的收入,是我要想的问题。”

魏显富用一些具体措施将这些想法细化了。沙地头村民小组村民魏万清年迈,儿子服刑未满,其所谓的住房由几根木棒支撑,四壁透风。魏显富联系村民小组长说,她搬迁的建房费用除国家补助外,我出了,房子请人帮她建,面积还是要大点,不然她的儿子回来找不到住处。此外,他还以补贴的方式给村干部增加工资,几乎接近公务员收入,“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村干部能安心为村民办好事,不要在村民的头上打歪主意。”

魏显富说这话的时候,酒后微醺,年满50的他面庞黝黑,不熟悉的人很难将他与一个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划上等号,当选村支书后,昆明德柏园艺有限公司没接过一单生意,为了一个西南地区最美乡村的梦想,他不断付出。“我本来是一个农村人,再成为农村人,没什么大不了。”声音不大,浓浓的乡土味道在几个朋友间弥漫。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