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5-26 15:27近期,笔者发现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应付式的苗头,有的把学习书籍当成摆设从不翻阅,放在显目位置只为装点“门面”;有的把实地参观当成趣味旅游,只顾打卡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学习的意义;有的囫囵吞枣学而不思收获空空,不求学懂弄通只为完成任务。如此“学习”,逐渐演变成了敷衍了事的假学习,让学习失了真、变了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会使党史学习教育陷入“形式主义”怪圈。
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而“变了味”的学习终究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浪费光阴、难见实效。
以“务实”为本,品“真味”。“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党史学习教育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坚决遏制“被动式”学习、“作秀式”学习、“应付式”学习。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真正弄清楚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增强学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被动学”到“主动学”的根本转变,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懂。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绝不能“掺水”“作假”,要警惕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和蜻蜓点水的漂浮作风,各地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实效,针对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计划、制定措施,明确重点内容、组织方式,灵活开展学习教育,做到机关有机关的学法、乡镇有乡镇的路子,不搞“大锅饭”“一锅煮”。要仔细甄别哪些措施会带来“真学习”的效果,避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反复开会、撰写材料、过度留痕上,杜绝“层层加码”“层层注水”增加基层负担。要加强督促指导,对走过场、做样子、搞虚把式的“假学习”现象严肃批评、严肃处理,全面提升学习教育成效。
以“创新”入料,提“鲜味”。“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创新是“活”学党史的动力源泉。各地各单位要立足实际,推动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唱活“地方戏”,努力把“自选动作”做出彩,避免“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一方面,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通过举办读书班、交流研讨、党史故事分享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互动式、体验式方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要紧贴党员实际和不同类别、不同年龄层次群众需求,创新活动载体,以“微宣讲、微党课、微故事”等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老党员讲党史、上党课,推动党史学习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安置区、进宗教场所,全面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某地安置区在群众集中活动的亭廊院坝打造“移动课堂”,社区干部带领党员群众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诵读红色经典,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冒热气”。要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宣讲大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网络投票、线上抢答等提升参与度、获得感,让党史学习教育有趣有料,“鲜味”十足。
以“服务”暖心,浓“情味”。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突出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更要体现在找准思想靶标、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部门职责、本职岗位,多形式、多举措开展“党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纳入办实事的具体内容,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民服务不仅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细微处着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精准掌握群众诉求,精细服务举措,从细微之处温暖民心,在务实之中赢得民心。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的服务模式倾心倾力解民忧、办实事、破难题。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心关怀和温暖,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浓浓的“真情味”。
兰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