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网评丨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2021-05-13 14:1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昭通也是“蛮拼的”。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昭通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苦干与实干相得益彰,全市实现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群众的口袋富了,但如何富脑袋,要走的路还很长。

思路决定出路,物质的富裕只是第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还在于帮助群众实现意识和思路的富裕。政策再“给力”、福利再“好”,脱贫户只当“吃瓜”群众,围观看热闹、“打酱油”,不时“点个赞”、偶尔“吐吐槽”,更多的不是自力更生而是“等、靠、要”,本来可以靠“勤劳致富”的偏要靠“坐享其成”,那就无法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蜕变,即使乡村振兴中党员干部使出“洪荒之力”,其效果也难免令人“扎心”。

富脑袋就是要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群众的心热起来,主动行动起来,力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落后面貌。俗话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有勤劳致富之心,脱贫致富之志、稳定致富之能,乡村振兴的效果一定“杠杠的”,未来必然可期。

家贫子读书,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教育是思想的先导,要培养富的脑袋,就要有好的教育。然而,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资源分配的鸿沟,让脱贫地区的孩子开局起步就输了,脱贫家庭在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想通过“拼自己”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变得更难。让脱贫地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能公平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认识上才会主动思变,精准识变、有效应变,有更多机会搭上新时代发展的“顺风车”,在打拼中尽享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脱贫等不得,致富盼不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部分群众年富力强却晒着太阳等帮扶,呆在家里盼致富,也有部分群众不比谁家挣的钱多,却拼谁家得的低保多,不以辛勤打拼盖新房为荣,反因没得到政府帮修帮建为怨,这种风气在农村有一定的市场,对勤劳的群众造成了思想困惑,助长了懒汉的游手好闲风气。应引导群众形成“鼓的钱包是汗水换来的,好的日子是苦干得到的”良好风尚,不盲目攀比,拒绝“懒闲散”,用好政策外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强大合力,继而为实现昭通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聚合起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徐应平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彩云杯 2021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