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2021-04-30 14:13 来源:昭通作家
”
江刚翠,女,昭阳区人,喜欢写作,曾在《昭通作家》《昭通日报》等刊物发表过作品。
”
新 家
江刚翠
人生像风,不断行走。在外漂泊数十载,我踏上了回家的路。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有一种惊喜。
望着车窗外遮天蔽日的高楼,故乡低矮的茅草屋、袅袅炊烟、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村头牛羊的铃铛声、咩咩叫声......恍如隔世,浮现在脑海,乡愁便再次涌上心头。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考上大学,父亲送我到村头,干枯如树皮的大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蜡黄布满褶子的笑脸上,两颗晶莹的泪花在眼眶打转,再三叮嘱我“跳出农门就不要再回来!”
我深谙农民疾苦、谨遵父亲教导,大学毕业便在外打拼,再没回过故乡。
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故乡,吹走了贫穷,吹开了致富花。母亲打电话催促我回家,说家里建起了高楼,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心有归期,不忘来路,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每逢佳节,总是如晨钟暮鼓般,准时唤起我的乡愁,越是临近团聚的日子,便越发想念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母亲的话让我心花怒放、遐想万千、归心似箭。
曾经不顾一切地奔向远方,在他乡摸爬滚打的漫漫时光里,我领悟了故乡的内涵。故乡的气息,带着悸动且充满诱惑。近了,近了,那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却变得陌生起来。
一座座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荫中,一条条水泥路宛如玉带蜿蜒盘旋到每家每户,两旁绿树成荫,农家小院绿叶红花相间,一幅美丽宜居、欣欣向荣的美丽新农村画卷向我徐徐展开。
母亲早已站在小洋楼外左顾右盼,见到我早已笑靥如花、泪如雨下。父亲似乎没有记忆中那般苍老,腰杆笔直,精神矍铄,迫不及待地牵着我的手参观起新房来。两层小楼格调清新、卧室宽敞、厨房大气、客厅明亮,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新家。
只是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新家”已在故乡等着我。
晚饭过后,父亲领着我向田野走去,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苹果林伸向天际,钢架搭起的帐篷蔚为壮观。父亲自豪地说,国家扶贫政策好、关心我们农民,不仅支持我们建房,还鼓励我们发展产业,这就是我们村的集体果园,村里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我们农民用土地入股,既可以在果园里打工挣钱,又可以当股东分红,日子红火啊!
漫步在这新时代的乡村田野,深吸一口空气,悠然的芬芳扑鼻而来,仔细一闻,是泥土的芬芳、嫩草的清新、苹果的甜味儿。用心品味,那正是幸福的味道。
外婆听说我回来,几次三番打电话叫母亲一定要带我去看她。
外婆的家非常偏远。记得儿时,母亲逢年过节都会带我去外婆家。去外婆家的路遥远又坎坷,我们总是要起早吃饱肚子、带上干粮,翻山越林,长途跋涉一天才能到外婆家。
听说要去看外婆,我心里有些发憷,多年未走山路,不知道如今体力能否支撑。母亲连忙解释说,外婆家已经搬迁到红路馨居了,离城很近,离我们家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
在母亲的带领下,我走进了红路馨居,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路上的行人笑逐颜开,绿树、小草、鲜花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绘出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卷。
走进外婆家的新家,80多平米的楼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崭新的家具一应俱全。80多岁的外婆,说话口齿清晰。见我高兴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从高山搬到平原,共产党本领大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是打心里感激党的恩情啊!
说到党的好政策,舅舅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舅舅一家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原来住在高山上,孩子读书遭了不少罪,走山路都把脚磨破了几层皮。舅舅和舅妈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钱没挣着,还管不了老人、荒废了孩子学业。如今搬进新家,孩子读书就在家门口,老人看病也在家门口,夫妻俩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有工打、有钱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话间,舅舅家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人,是他家的帮扶干部。外婆热情地招呼他坐下,说什么都要他留下吃饭,舅妈连忙递上一杯茶。男人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茶水,拿出纸和笔,温和地说,大妈,饭就不吃了,我这次来就是做个回访,看您们搬了新家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男人边问边记。工作完成后,男人说自己还有其他家要走访,等完成工作任务再来看外婆。
看着男人匆忙的背影,外婆站在那里眼里噙满了泪花,喃喃地说,这些扶贫干部比亲戚还亲,三天两头来看我们、帮我们,不知走烂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次嘴皮子啊!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有无数个像张同志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用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时代壮歌。我相信新时代的烙印早已将他们铭记,人民更不会忘记。
吃过晚饭,我们来到省耕公园。记忆中的省耕塘,周围是一片片田地,没想到如今涅槃重生,再次惊艳了岁月!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苍劲的绿色灌木和五光十色的灯光交相辉映,营造了五彩斑斓、层林尽染的人间仙境。远处的湖面上,灯光闪烁,亭台楼阁、林荫小道,人影绰绰。集吃、喝、玩、乐为一体水街夜市,尽显人间烟火气。徜徉于此,每一颗流浪的心,都能得到抚慰!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新时代温暖了每一个幸福的新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作者:江刚翠 )
联系电话:0870-2158276
登报作废:0870-3191969
联系邮箱:ztnews@163.com
主办: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承办:昭通日报社;Copyright © 2017~2028 昭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爆料、涉未成年人举报、涉毒及有害信息举报:0870-3191933 举报邮箱:ztnews@163.com,涉毒举报,疫情求助
登报作废:0870-3191969,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举报电话:0870-2159980
昭通市“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870-2132590,举报邮箱:305906736@qq.com,举报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市委宣传部(市委大院内)
滇ICP备19003243号-3 ;云南省公安厅备案号:53060203202019;互联网信息新闻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4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云)字第002号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 赵文律师,未经昭通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