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发布
2021-04-29 09:43在我国大西南的群山中
流淌着这样一条河
河道两岸多为丹霞地貌
岩石被风化
每逢下雨,泥沙俱下,河水浑赤
人们给这条河取名
赤水河
△点击观看赤水河宣传片《源远流长:赤水河之赤水之美》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赤水河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4月28日,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昭通市镇雄县举行。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扛起扛牢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全力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长江大保护作出云南应有的贡献。
抓好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是落实“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要求
的具体实践
担当起长江上游的保护之责
是云南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的重要内容
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加强立法
为赤水河源头保护提供保障
众所周知
河湖保护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有应急之举
更要有治本之策
必须做到
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
担当起长江上游的保护之责
实现流域协同发力、共同作为
是云贵川三省的共同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长江上游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部署,2020年以来,云贵川三省积极推动形成共同的赤水河保护地方性法规,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
•2011年7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针对流域保护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2020年,云南、四川两省正式启动各自的条例起草工作。
•同时,三省人大常委会密切协作,定期召开三省人大常委会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秘书长联席会议,衔接长江保护法,聚焦三省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研究论证,科学构建制度设计和条款内容,形成了提交审议的条例草案文本。
目前云贵川三省相关立法工作均有序推进。
日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首次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为体现赤水河流域保护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
《条例(草案)》明确了加强管控的要求,对落实长江流域规划体系,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流域保护治理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作出规范;对各类禁止行为作出了规范。
同时,突出了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进行全面保护、修复和治理的要求,并对制定实施更严格的水环境标准、对水质不达标河段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等作出明确。
为体现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保障促进绿色发展的要求
《条例(草案)》对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确定重点发展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作出规范;
对发展生态农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改进燃料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等作出规范;
对建设美丽城镇、美丽乡村,支持、引导居民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作出规范。
为保障跨区域协同保护治理,《草案》专门设立“区域合作”一章
由于赤水河在云贵川三省的流域面积占比不一样,各地工作实际不同,之前流域内各地在产业布局、环境准入、监管执法尺度等诸多方面不尽一致,如何真正实现“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的跨区域协同保护治理成为三省共同立法的关注焦点。
此次提交审议的《条例(草案)》专门设立了“区域合作”一章,对跨区域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协同执法和联动处置、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方式等作出规范。
图源:视觉中国
坚持保护治理
与减压修复同步推进
为从源头上杜绝赤水河流域被污染,昭通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建立赤水河流域云南省内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30日,云南昭通,位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的赤水河源头。图源:视觉中国
按照《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昭通市以镇雄、威信两县和17个乡镇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深入实施小水电拆除清退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磺矿渣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内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绿色高质量发展“九大攻坚行动”,以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推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从源头上杜绝赤水河流域被污染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昭通市一直把修复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保护治理与减压修复同步推进的思路,对流域范围内的3.61万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占昭通市搬迁总人口的10.18%,实现了生态减压、搬迁减载。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昭通市在赤水河流域沿线大规模发展笋用竹产业,已建成竹产业基地39.67万亩,实施退耕还林9.1万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8万亩。发展笋用竹产业不仅可以涵养当地水源,提高经济附加值,还能提高赤水河源头的环境承载力。
严把赤水河源项目准入门槛
昭通市禁止赤水源镇核心区进驻工业企业,严控赤水河(云南段)流域新增项目,依法依规推进流域煤矿、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整合重组,着力从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
位于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的赤水河源头。图源:视觉中国
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之责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云南力争上游
4800万云岭儿女
守护同一个承诺:
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来源:@云南发布综合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云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