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8-21 09:58◆记者 马国强 莫娟
初秋,天空中飘着厚厚的云彩,清风拂面,让人感觉到丝丝清凉。崭新的水泥路通村连户,一条条宽畅的连户路上村民骑着摩托车往来穿梭,道路两边一棵棵向日葵对着每一位客人微笑,一幢幢白墙红边富有川南特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干净整洁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呈现在眼前,眼前这具有红色党性气息的村落便是威信县水田镇龙洞村。
龙洞村位于赤水河上游河畔,地处水田镇南边,全村共17个村名小组,总户数1056户,人口3590人,党的基层组织7个。当地著名的观音山、轿子山耸立其中。该村属云南省扎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距县城扎西47公里,属典型的低矮河谷旱片村。
几年前,龙洞村居住环境恶劣,大部分农户存在人畜混居,房屋是破旧的土坯房,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这样一个极为贫困落后的山区村寨是如何实现嬗变展翅腾飞,老百姓常说的是:靠的是党的惠农政策,靠的是党的扶贫开发!
党性教育基地迎来新希望
龙洞村作为云南省扎西干部学院党性教育基地于2013年12月启动建设,基地以“党建示范的窗口、美丽乡村的精品、农家客栈的起点”为建设目标,以“住得下、吃得饱、环境优、设施齐、治安好、民风朴”为建设要求,采取建设资金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等方式,完成农户房屋改造和内务建设,开展基地片区村容村貌整治,改造圈舍,硬化联户路路面,房屋粉刷,实施面山绿化、庭院绿化、户间路绿化、修缮村委会和党员活动室活动场所。
“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现在好走了,整条路干净整洁!”说起进村道路,村民赵怀申脸上洋溢着笑容。
高兴的还有龙洞村主任王向东:“自党委、政府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以来,龙洞村实施了水、电、路、房改造,进村道路硬化后,配套建设党员活动室等公共设施,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龙洞村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村民胡仁贵:“红军长征从我们这里走过,重走红军长征路意义深刻,不仅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现在党的方针政策想尽办法让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龙洞这两年的发展变化很大,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老百姓的日子也更好过了”。
红色扶贫效益显著
自2014年3月,龙洞村党性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来,龙洞党性教育基地把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以参加主体班次学习的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在抓好理论教育、知识教育的同时,突出加强党性的修养和锤炼,为拓展教学功能,开展了“入住农家,体验民情”实践教学点建设。
走进村民郑尧的农家小院,两层的楼房干净整洁,一楼供自家人日常起居,二楼6间房全是军旅式风格提供给来龙洞接受党性教育的学员使用。郑尧介绍,通过党性教育基地的打造,他经营的农家乐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开阔了视野,农家乐一年收入也能达到上万元,自己还种地养猪,日子越来越红火。他说:“来这里学习的领导干部和我们老百姓接触,不仅增加了双方的相互了解,促使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大家相互交流,我们也增长了知识,村民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在变化,我们农村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
2014年龙洞村共接待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24批次、3000余人次,为基地内农户创收27万余元,单户收入最多1.3万元。
产业发展再谋小康梦
党性基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基地片区住房、交通、水利、绿化、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进一步做好龙洞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村两委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产业,种植油菜780亩,栽种竹子300亩,栽花椒500亩,种植核桃240亩,完成高产粮食样板1000亩。2014年规划种植了1680亩油菜,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借助党性教育基地的优势,龙洞村还大力发展向日葵、油菜花观光旅游,积极做好油菜产业支持,成立了威信县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油菜种植预计能创收60万元,还带动养蜂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这里的油菜籽早就收购了,还从别的地方买了很多吨,以前没有看到效益这么好,现在我们家又补种了2亩,合作社成立不到半个月,榨出的油就卖了5000多斤,很多四川、贵州的都跑这里来买我们的菜籽油。”谈起油菜花的种植村民杨传堂兴奋地介绍道。
龙洞村下步还将以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为牵引,推进党性教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龙洞村建设成为红色扶贫示范村。加大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注入红色基因,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接待能力,还将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建设500亩标准化李园,带动发展李子1000亩,巩固和发展好2000亩油菜和1000亩核桃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