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4-21 07:54“乌蒙水乡踞凤凰,南北公园相对望。高楼林立商圈起,曲径通幽景色芳。紫气东来迎旭日,斜阳西去送霞光。城市客厅好境地,利济河畔水一方。”这是描写昭通中心城市乌蒙水乡公园的诗句。乌蒙水乡,乃昭通中心城市又一“城市客厅”,位于凤凰街道的学庄社区利济河畔,与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南北呼应,水脉相承,为昭通中心城市新名片。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是对昭阳这座曾经的滇东北古道重镇的美誉,承载着“小昆明”的盛赞,诠释着古老城邦的荣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昭通中心城市加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出行困难、垃圾围城、污水横流、河道黑臭、风貌老旧等突出问题和短板比比皆是,使中心城市广受诟病,一度被省委、省政府斥责规划不行、建设不行、管理不行,是全省脏、乱、差、灰、堵的典型!
直面阵痛 痛定思痛
知耻而后勇,厚积而薄发。面对中心城市规划不行、建设不行、管理不行的现实,面对穿城而过的利济河、秃尾河两条“黑臭水体”被住建部挂牌督办的痛点,面对交通拥堵、路网不畅的怪相,面对风貌陈旧、景观残次、违建突出的顽疾,面对建设无序、管理粗放、多头执法的困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莅临视察,市、区两级毅然抉择,直面阵痛,敢于揭短亮丑、较真碰硬,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痛定思痛、迎难而上,以猛药去疴的决心砥砺前行、重拾自信。这座洋溢着希望和活力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苹果之城”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破题破局 迎难而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借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东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区两级认真组织实施“美丽昭阳三年行动计划”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治乱、治违、治脏、治污、治堵,全力推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个原则: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基本原则,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宜居性。
围绕一个定位:围绕省委、省政府“将昭通中心城市打造成为滇东北城市明珠和引领省际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活力枢纽之城、魅力苹果之城、秋韵康养之城。
紧扣一个布局: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苹果之城”发展布局,努力打造一个100万亩果园与100万人口相融,“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
锻造一支队伍:通过党建、城建双推进,组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中心城市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集中行使城市行政执法权,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会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城市人才队伍。
擘画一张蓝图:按照“南连、北扩、东控、西融”的原则,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二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善海绵城市、苹果之城、环卫污水等专项规划,精准锁定城市发展成长坐标,加速擘画城市发展蓝图。
开出一剂良方:以重点项目带动商圈发展、推动片区开发,相继建成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公园、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引进中梁、碧桂园、万达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省耕山水片区、文体产业新区、乌蒙水乡片区三大商圈基本形成,片区开发初具雏形;以苹果小镇、凤凰山特色小镇等为点缀,5万株苹果树“进城安家”、10万亩环城果园全面布局,城市特色逐步彰显;按照古城做减法、旧城做加法的原则,以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为依托,改造老旧小区89.5万平方米,分配棚改安置房12976套,改造设置停车泊位6000余个,提升改造背街背巷100余条,彻底整治违法占道经营问题,实现流商归市、坐商归店;新建提升改造城市主次干道等50余条,打通断头路20余条,畅通了城市微循环;成功争取并实施了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配套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延伸、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节点打造等工程,初步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建成区新增各类绿地面积480万平方米,彻底甩掉了“脏乱差灰堵典型”帽子,一幅亲水、近绿、怡人的美丽城市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形成一种常态:全面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加强网格化社区治理,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全覆盖、零盲区,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常态化治理新格局。
昭阳老城区崇义街,过去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各类电线就像一张张严密的“蜘蛛网”架在城市上空,严重影响昭通中心城市的市容市貌,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为进一步净化城市空间环境,切实根除这一“城市顽疾”,市区两级高度重视,主动向“城市蜘蛛网”宣战。坚持“一线一策、精准发力”的原则,逐一摸排线路所属单位,加强对接协调;按照“入地一批、捆齐一批、清除一批”的规范标准,将道路横穿线路、道路两侧的弱电线缆全部改造入地,走向一致、可捆绑的线路按照统一半径、统一间距尽量规范捆绑,废弃线路全部剪除清理。目前,昭阳区共计改造电缆入地287.66千米,共计投资约2.9亿元。经过多方努力集中整治,解决了存在多年的城市“蜘蛛网”和“飞线”顽疾,消除了安全隐患,进一步清朗了城区空间,提升了城区整体形象。
黑臭水体治理是昭通中心城市整治“城市病”的一大亮点。昭通市于2018年10月申报成为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市、区两级依据“黑臭在河道,症结在岸上,关键在排口”的基本思路,以“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抓建设,分别从基础设施完善、污水提质增效、河道生态修复及海绵城市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治理,总投资估算20.572亿元。通过治理,昔日昭通人心中的“臭水沟”已华丽转身为生态、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倍增,利济河也用水清、岸绿、景美的实际印证了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再接再厉 再续华章
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是昭通中心城市目前最大的,既蕴含国学文化又体现了昭通底蕴的生态湖滨公园。在公园服务功能方面,统筹考虑“城市病”治理及发展过程中停车难的问题,昭阳区在公园周围建设了9个停车场、665个停车泊位,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自动屏障、车辆传感器、摄像机、自助停车系统管理等功能,采取“智能进出+自动缴费+无人值守”的措施,实现了实时监控、无冲突进出、防撞车、数量全位检测、透明收费等智慧化停车服务,让市民停车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看似寻常最奇崛,诚如容易却坚辛。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昭通中心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承载力、美誉度显著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区面积46.9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8.1万人,城镇化率55%,城市绿化覆盖率36.03%;一座“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乡”的“苹果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百年老城,破茧成蝶。站在新的起点上,昭通中心城市将以全面建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对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在携手共建“秋韵昭通、苹果之城”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 /通讯员 柴峻峰 李世亨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