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喜迎华诞,唱响百年”征文作品选㉜|远去的担货郎(王桂香)

 2021-03-29 16: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小区附近新开了家大型超市,开业那天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出于爱凑热闹的本性,我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一进超市,气派的装修就让人眼前一亮:上下三层,顶层是服饰区,中间是百货区,底层是生鲜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顾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我不禁感叹人们购物的便捷、生活的富足,更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的回忆便倏地回到了童年时代。

那个时代物质条件比较艰苦,商品经济刚开始起步。虽然城里有供销社,但农村人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忙于生计,难得有时间进城。解决村民不时之需的,一般都是靠担货郎。担货郎行走于乡间村落,用脚步丈量大地,是连接城乡的纽带。这是一项古老的职业,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有担货郎,可见其历史悠久。担货郎的行头比较简单,一根扁担挑起两个箩筐。那时候,农村普遍贫穷,村民们没有现钱,很多时候都是物物交换,箩筐就用来装村民们交换的东西。箩筐上各摆着一个长方形玻璃柜,里面隔成好几个小格子,用来存放不同的货物,一般也就是些针头线脑、雪花膏、蛤蜊油之类,还有就是小孩子们吃的麦芽糖、水果糖、小饼干之类。担货郎卖东西是不用吆喝的,只要担货郎的拨浪鼓发出 “咚咚咚……”有节奏的鼓声,全村人就知道担货郎来了。有诗为证:“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有人说货郎担就是个流动的百货商店或者移动超市,倒也形象生动。

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担货郎的拨浪鼓声无疑是乡间最动听的旋律,具有无比强大的磁场。每当担货郎的拨浪鼓一响,小孩子就像听到了集结号,浑身上下激动得像注射了兴奋剂,在家里翻箱倒柜寻找破铜烂铁、废旧塑料,找到了就脚底生风一溜烟地跑过去和担货郎换糖吃。担货郎只需瞟一眼小孩子手里的东西,就能了解它的价值。担货郎慢慢地接过小孩子手中的东西,轻轻地挪开玻璃柜,仔细地把东西放入箩筐中,然后拿出一个铁制刀片,在一大块麦芽糖上轻轻一敲,一小块麦芽糖就分离开来,担货郎带着笑意把糖塞到小孩子嘴里。小孩子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发出满足的声音。有时候家里实在找不到可以交换的东西,我偶尔还会去鸡窝偷偷拿出还带着母鸡体温的鸡蛋去换糖。

年轻媳妇们则喜欢围在担货郎身边,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拿起扎头绳看看又放下,一会儿拿瓶雪花膏放鼻尖轻轻地闻闻,觉得什么都好,什么都该买,可就是囊中羞涩。她们把为数不多的几角钱紧紧攥在手中,生怕丢了,钱币上都沾满了汗。对于精打细算的农村人来说,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当二分花。她们把想要的东西拿起放下,又拿起再放下,斟酌了又斟酌,和担货郎不停地讨价还价,最后才决定把最需要的东西买下。担货郎脾气一般都好,年轻媳妇们千挑万选、不断调换,他们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不烦也不恼。其实虽然是小本生意,他们也深谙生意之道,这样下次再来才会有回头客。

男人们对担货郎的货物不屑一顾,但却喜欢和担货郎东一搭西一搭地闲聊。乡村不仅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也贫瘠得像冬天里的庄稼地。担货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是那个时候流动的八卦“娱乐中心”。生意不忙的时候,担货郎也乐意和村民们唠嗑,担货郎侃侃而谈,村民们则啧啧称奇……

担货郎表面上看起来荣光,但其实也很辛苦。为了挣得一点微薄的利润,一年到头,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担子东奔西走,经常忍饥挨饿。担货郎是那个物质匮乏、商品经济不发达时代的标志。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用了100年的时间,把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建设成了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现如今国家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市面上到处都是超市、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着国家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建成,担货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作者:王桂香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标签 >> 文学 文化 百年路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