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3-28 23:11湖泊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社会加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致使许多湖泊受损、严重污染。作为“高原明珠”的滇池,亲历这样的灾难,为昆明的发展付出沉重代价,1988年水质数据监测时,滇池水体列为劣Ⅴ类。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盛行,滇池治理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着力、社会参与、百姓关心、投入巨资,治滇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上升为Ⅳ类,为由数据监测以来最好成绩,成为我国湖泊治理的典范。
年初,由昆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导,中国作协、云南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的长篇报告文学《滇池治水记》,在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即为治滇经验与智慧总结的文学书写力作。该书作者,著名作家冉隆中先生,倾四十余年“哀滇池、爱滇池”之情感与心力,不断走访、记录、阐释、多次修改与重写,最终完成这部30万言的“醒世之作”。
然而数十年来,滇池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苦痛,才有今日的涅槃与重生?这项广为全国关注的综合治理工程,又走过了什么样的艰苦历程,才取得令人欣喜的治水效果?《滇池治水记》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而生动的答案。这是一部聚焦滇池、书写中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文学之书,呈现出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融于一体、文学地阐释治滇经验与智慧、反思治滇得失寄托希望等特色。
一是将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融于一体,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治理滇池不仅是历史使命,亦是时下民生工程。作者以宏大的视野,再现滇池与昆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统,书写出人水休戚与共的命运历史,刻画出人水相映成趣的诗意之境。“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享誉全球的“春城”因水而生,与有荣焉。然而,城市加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成为突出的现实问题,滇池未能幸免,由于围湖造田、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和自然原因,造成滇池失色,水质恶化,濒临死亡。治滇迫在眉睫,成为一个地域的时代难题,也是治滇史上的关隘,关系着全城的命运。作者将二者有机融合于作品,既呈现历史上的治水经验,又聚焦新时代的治滇智慧。
二是以文学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治滇的经验与智慧,成为中国湖泊治理的“滇池模式”,以资未来湖泊治理之需。作者不仅从历史视野审视滇池,还立足现实,从作家采访、百姓观点、专家视角、官员看法、问题导向等多维度,探究阐述滇池治理的历史与经验。
在长期的实践之中,当地政府探索出系统的滇池治水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滇池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滇池治理是昆明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工程,乃重大工程、头等大事,决心坚定,矢志不移;滇池治理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主体参与,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而不同主体间的权责关系,需要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基于此昆明市不断调整完善滇池治理体制,建立统一调度和集中治理体制;为了实现治滇目标,昆明市推出了“双目标责任制”,将水质改善考核目标和污染负荷削减考核目标有机结合,这项制度以水质改善为目标,以污染负荷削减为抓手,倒逼各地区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全区域绿色发展的目标;将目标与责任紧密关联起来,细化主体责任,将滇池治理目标落实到每个责任主体,昆明市依托河长制建立了滇池保护治理“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将污染负荷削减相关的水资源保护、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责任逐级分解到基层;在认真总结滇池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昆明市逐渐形成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集约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进而贯彻落实;为将滇池治理目标落到实处,昆明市制定和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一整套滇池治理的评价、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使各类主体有持续治滇的动力和压力。
要言之,“治滇之本”,即体系化治理,涵盖源头治理、面源治理、系统治理和生态治理四个内容;贯彻“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治滇理念;以“四梁”即“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为指导方针;突出“六柱”,即突出源头重治、突出工程整治、突出河长主治、突出标本兼治、突出依法严治、突出社会共治。作者用文学的笔调阐释治滇的智慧,誉之为“滇池模式”,这不仅具有中国湖泊治理的普遍智慧,还有独特的经验,综合创造出河长制、生态补偿制和双目标责任制,形成一套有效的组合拳,实现治滇的历史性突破,全湖水质稳居Ⅳ类。滇池经历一场数十年的“绝地反击”,终于“向死而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是反思治滇得失,展现治滇精神,亦冷静面对成绩,表达忧虑,寄托希望。治滇是一场持久的人民战,只有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才能实现治滇的良好效果。因此,作者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讲述了滇池治水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彰显治滇的宏观史,也有细微的走访与记录,补苴罅漏,打捞那些消失的爱滇护滇人士,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护滇故事,生动逼真,呈现护滇的微观史,从而托出治滇战的人民力量和崇高精神。
一水、一山、一城,构成一副妙趣横生的田园诗生活图景。历史悠久的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关乎着千万人的生活,曾经“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无不令人向往,虽惨遭严重污染,经艰辛治理,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治滇之路,任重道远,艰难困苦险阻不断,仍需大力攻克,综合解决自然条件、滇池生态承载力局限、科技瓶颈、滇中引水工程、现实纠葛以及人心人性难题,才能真正实现“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的美好设想。
“滇池清,昆明兴;滇池净,昆明美。”这不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地方表述,也是昆明人的美好愿景,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冉先生旅居昆明四十余年,家在滇池畔,心与滇池通,他将个人的福祉命运与滇池交融,更是治滇工程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文学书写者,故而写出这部“为滇池沉沦之后艰难转身而歌、而怒、而悲、而喜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这是他的肺腑之言,是他对这一城山水的真情告白和美好希望,亦是这一城人的美好期待。
作者 王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