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砥砺奋进逐梦行 春风化雨润桃李 ——“十三五”我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2021-03-23 11: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小学,7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场上,朝气蓬勃的小球员成为学校的焦点。2016年,迤那小学成功申报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示范学校”。

镇雄县塘房中学现有在校生4709人,崭新漂亮的校园,教学楼恢宏大气,走廊的墙壁上,师生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制作成精致的画框相间悬挂。

昭阳区第五小学,操场一角的厕所改建后面貌一新,水泥地面贴地砖,涂料墙壁换瓷砖,配备厕纸,洗手台放着清洁用品,师生们称之为“五星级厕所”。

百年树人,教育为先。我市以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兴昭”战略,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教育各项目标任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公平有力促进,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加强基础教育 助力脱贫攻坚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考核指标,昭通市教育体育局把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加强教育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谱写“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新篇章。2015年,水富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6年,绥江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7年,鲁甸县、盐津县、大关县、威信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8年,昭阳区、巧家县、永善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9年,镇雄县、彝良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2019年12月15日,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国家整体验收,标志着昭通市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目标,教育公平得到了新体现,在昭通教育史上铸就了又一座历史丰碑。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十三五”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绥江县新滩镇银厂村五福幼儿园里歌声嘹亮,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他们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孩子们身后的教室窗明几净,桌椅、玩具、图书、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几年前,村民们哪能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前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昭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10.3亿元,通过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一村一幼”“班改幼”等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幼儿园校点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办学总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市新增幼儿园886所,新增校舍面积95.32万平方米;全市小学通过撤并、优化减少350所,增加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新增初中学校21所,增加校舍面积204万平方米;通过普通高中薄弱条件改善项目、15所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20所普通高中等项目的实施,引进优质名校进入昭通办学,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全市新增普通高中学校14所,增加校舍面积62.76万平方米;通过“职业教育补短板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等项目的实施,全市新增中等职业学校1所,增加校舍面积24.46万平方米。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一所所安全、美丽的新学校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景色宜人的校园、功能齐全的校舍、干净卫生的环境、标准化的运动场为昭通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扶贫必扶智 扶智拔穷根

“老师,我去读书!我一定好好读书!”李德灿随即写下保证书。看着这个重新振作的男孩,张老师夸奖道:“你认真写字的样子真帅!”李德灿露出久违的笑容。李德灿家住永善县溪洛渡镇玉笋村,原本遨游在知识海洋的他,在得知母亲意外去世后悲痛万分。之后,他就再也不愿回到学校上课。张老师往返他家20多次,在反复劝说、沟通后,李德灿终于又回到了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控辍保学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为确保适龄辍学失学学生应返尽返、应学尽学,昭通市在全省创新开展了 “查户籍对学籍、查学籍对学生、以实际对系统、以系统对责任”的工作模式,全面摸清了家底,精准锁定了辍学失学学生6514人,后被云南省教育厅提炼为“四查三比对”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普职融合集中办学试点工作,分类安置学生1353人。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失学学生已实现动态清零,解决了历史性存在的控辍保学问题;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十三五”以来,全市共争取到中央、省学生资助资金67.14亿元,每年惠及全市各级各类学生100余万人次。

昭阳区炎山镇大沱村的张兴文,家庭收入微薄、生活极为困难,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19年7月,张兴文以优异的成绩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但上大学的费用使他犯了愁。同年8月9日,他顺利申请到了“新生入学资助”路费1000元,同时又向学校提交了“云南省普通高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奖励申请表”,并领到了5000元的学费奖励。之后,他再次到昭阳区教育体育局签订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元。三项资助资金基本解决了他的路费、学费和生活费用,解决了张兴文的燃眉之急。

彩虹赢过风雨,资助战胜困难。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全市落实各项资助资金65亿元,每年受资助贫困学生逾100万人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每年惠及学生73万人以上,其中每年受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达35万余人。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13.75万人次,贷款金额达 10.27亿元,居全省首位。成千上万像张兴文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再因贫失学,昭通学子因贫失学已经成为历史。

“线上线下”并行 职教普教同提升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昭通每年新增初中毕业生9万余人,其中约50%的学生无法升入普通高中学校,进入社会后也只能维持较低的工资收入水平,极容易产生新的贫困和贫困的代际传递。一个家庭要脱贫,就业是根本,贫困家庭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精准的脱贫举措。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赖祥玲,有幸到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检测信息学部网络班就读。因为治病导致她家庭异常贫困,加之身体原因,她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了悲观情绪,但到中山读书后彻底改变了她,也改变她的命运。3年时间,赖祥玲成长为自强不息、活泼阳光的女孩。目前,赖祥玲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在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就业,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月收入4000元以上。赖祥玲不是特例,在“赖祥玲”的背后有千万个贫困家庭因此脱贫,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东莞市、中山市为昭通贫困学生家庭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带来希望,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予了重要帮助。“0+3”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帮扶协作,开创了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新模式。积极构建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提升昭通职业教育水平的同时,东莞市、中山市为昭通市培训了大批教育人才,给予了智力支持;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人才,为昭通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2017年至2020年,招收昭通初中毕业生10195人到东莞市、中山市接受职业教育。首批到东莞市、中山市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已毕业,近95%的毕业生留在珠三角地区企业就业,从事服装、电子、汽车等20余个行业,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

昭阳区大山包镇老林村的贫困学生解道梅,就读于四川省盐业学校旅游专业期间的作文中写道:“作为一名中职生, 感谢国家助学金政策及四川省盐业学校的扶贫协作政策,让我在有经济保障的前提下安心、专心地学习和生活。”


“十三五”以来,昭通职业教育办学改革、招生改革深入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昭通市为让不能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创新办学模式、突破办学瓶颈,采取“借船出海”的办学思路,着力推进东西部职业教育扶贫协作计划,借鉴东莞、中山“0+3”职教扶贫协作模式,先后引进四川和重庆、昆明等地的优质职业学校,让更多的昭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招生近16万人。昭通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让更多的贫困山区学生尽可能走出大山,搭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让他们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师资力量提升 激活“一池春水”

昭阳区苏家院镇双河小学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探索出了“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张扬个性、释放潜能,着力打造灵动、温馨的课堂。2020年,该校被教育部评为“美丽乡村学校”。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昭通始终将师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持续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努力打造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健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期间共补充教师11882人,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138人;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基础,累计培训教师163633人次,为推进全市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展了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并把师德师风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昭通籍运动员马皓、谢笃润入选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第十八届亚运会,马皓获得了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冠军,谢笃润获得移动靶第六名的好成绩;马皓在2019年亚锦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中荣获金牌 ,取得了东京奥运会入场券。

体育事业,健康为基。近年来,昭通市积极发挥体育在脱贫攻坚中的特殊作用,从举办体育赛事扶贫,到体育公共服务扶贫,再到体育产业扶贫,用体育活动、体育服务指导、体育精神激发村民的锻炼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也培养和唤醒了不畏艰苦、战胜贫困、勇于争先和乐观向上的体育精神,切实让贫困群众共享体育发展带来的红利。

全市教体系统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拥有各类型体育场地6000余块,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全市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开放率达100%;以健康中国、健康昭通为引领,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约14.4亿元,每年按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约6.2%分配体育彩票留存资金,用于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竞技体育成绩逐步提高,部分优秀学员荣获全省乃至全国的体育项目奖牌,取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等,实现了昭通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秉持“教育兴昭”战略,以狠抓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普及攻坚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主线,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全力以赴推动昭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十三五”以来,昭通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崇高使命,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质量提升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兴昭”战略,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昭通新篇章。

记者 陈允琪


审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