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资源互补 要素融合——昭通、东莞、中山三市产业协作纪实

 2021-03-19 10: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昭通滇粤产业园(昭阳工业园区)内的昭通讯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采访时看到,3条各33米长的耳机喇叭智能生产线上,100多名工人正在组装耳机喇叭。

2016年以来,我市主动作为,采取资源推介、专题展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引入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的工业企业到昭通投产,有效促使三市涉农企业沟通协作,促使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在产业扶贫项目上发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作用。

滇粤产业园初具规模

昭通讯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后从东莞引进到昭通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生产三星、华为、OPPO等知名品牌的手机耳机、线束、喇叭、耳机护套和军用坦克帽、飞行帽等产品,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公司目前已经吸纳了昭通员工220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随着新的生产流水线的增加,预计2021年公司员工将达到300人。

记者走进耳机喇叭声音检测室,班长曹扬正带领10多名工人在一个一个地快速试听耳机喇叭声效。今年26岁的曹扬家住昭阳区北闸镇北坡塘村,家里有3个老人、两个小孩,其丈夫患病不能劳动,全家生活比较困难,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昭通讯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投产后,曹扬是首批进厂务工的人之一。一年多来,曹扬每天骑着电瓶车从家里到厂里上班,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班长,月工资也从刚来时的20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

“能在家门口上班,休息时间能在家照顾老人、丈夫和孩子,我很知足了!” 曹扬对记者说。和曹扬一样,在家门口企业上班的大多是留守妇女和老人,他们不能外出挣钱,只能就近就业,还能照顾家庭。据了解,自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东莞已有6家企业落户滇粤产业园,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工业企业协作初见成效。

在农业产业协作方面,为高质量推进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我市研究出台了《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招商引资办法(试行)》《昭通市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办法(试行)》等政策,吸引东部企业来昭通投资,落地生根,建立滇粤产业园。

加强同中山市产业协作,先后引进中山兴中集团、中山卉盛农业、军蒂集团、中智药业、鸿宝光电、海晨农业等54个产业项目落地昭通,援建扶贫车间19个,引进企业完成投资21.4亿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3.01亿元,带动6.9万人脱贫。强化同东莞市对接,2016—2020年,推动东莞市178个产业项目入驻昭通,完成企业项目投资26.57亿元。2020年以来,新引进或增资东莞市产业项目51个,实际投资金额10.41亿元。

 为解决全市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我市整合东莞市、中山市等帮扶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建设15个配套农业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安置区周边产业。规划建设苹果基地1.2万亩、马铃薯基地1.5万亩、蔬菜大棚5318个、食用菌大棚3791个,规模化发展竹子、蓝莓、李子、蔬菜、中药材等5.14万亩。截至目前,已建成苹果基地1.6万亩、马铃薯基地5万亩(洋芋帝国)、蔬菜大棚5162个、食用菌大棚1741个以及各类农特产业基地4.05万亩。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产业基地产品正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销往沿海市场,有效地增加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收入。

建立协作常态化机制

为切实加强与东莞市、中山市农业部门的协调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一对一”专项工作机制,三方分别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对口帮扶协调联系领导小组。建立涉农企业对接机制,双方参与扶贫协作涉农企业每季度举行一次交流促进会,信息共享,协商解决协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三方优势互补更加合理。建立招商引资合作机制和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双方根据扶贫协作需要确定农业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按照行业标准和要求严格管理推进项目。

我市利用东莞市、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脱贫攻坚契机,建立人才交流学习机制,加强两地人才、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根据扶贫协作工作需要,双方按季度互派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挂职锻炼,每批3—5人,交流学习时间为一个月。东莞市、中山市累计选派62名农业技术人才到昭通市各县(市、区)开展农业科技技术帮扶工作。

加强科技合作,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163人次;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以东南沿海市场要素为主题,围绕种植品种选择、苗圃育苗、幼苗移栽、田间水肥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成品采收等技术环节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450人次。

在东莞市等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支持下,威信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启动打造“滇东北金色优食谷”,分步实施年屠宰50万头生猪、30万吨饲料加工基地、1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物流及冷链体系、枫叶牧场集成中央厨房等项目建设,打造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全产业链条,将生猪、孔雀、竹笋、猕猴桃、魔芋等进行重塑包装,着力培育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面广的高原特色产业,推动实现农业“产品”向“商品”转变,“土疙瘩”向“金疙瘩”转变,传统农业正逐步实现向现代产业的革命性突破。

产销对接优势互补

2021年春节刚过,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木枯、牛栏坪和下漆树湾三个村民小组连片的红叶石楠树吐出了新芽,长出了新枝。当地村民们忙着为这些“宝贝”锄草、浇水、修枝,期待能卖个好价钱。得胜村红叶石楠树种植项目由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项目资金按户均4000元的标准投入,成立永善县得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红叶石楠绿化树苗7万余株,由中山市一家花卉种植公司统一供苗并回收成品树,实现花卉种植产业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

产销对接、优势互补是昭通、东莞、中山三市企业协作的一大特点。昭通建厂、建生产基地,把产品销售到东莞、中山等全国和世界各地。

昭通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南亚东南亚博览会、东西部协作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开阔企业眼界,不断拓宽全市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全力推动消费扶贫再上新台阶。

搭建“岭南优品”平台,推荐企业上线进行农产品免费发布。2017年6月,昭通市农业农村局与中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统筹,由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承办了500平方米的“云南昭通高原特色农产品体验馆”,组织220种农特产品进入中山市消费市场,土豆片、苦荞、红糖和腊肉等特色农产品深受中山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认可度高、销售行情好。2017年12月,我市就组织21家农业龙头企业携带10大类240种农产品参加第三届东莞农产品博览会。

2020年9月4日,昭通市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在广州市荔湾区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我市组织24家企业135个品类产品参展,让广州更多市民尝到昭通美味,推出昭通优质农产品,加快实现“云货入粤”,将昭通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中山两市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中,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0.6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0.03亿元,引导企业完成投资47.97亿元,协助昭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原特色产业。昭通,正在与东莞、中山实现产业资源互补,要素资源融合,协作共赢。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图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