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初心传承⑤丨什么是共产党?半条被子里找答案!

 2021-03-18 19: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果然是你们回来了?那三个红军姑娘什么时候回来?她们说,要送我一条新被子呢!”

“我不是红军战士,我是重走长征路的记者。”

“你能见到红军吗?”

“能见到。”

“那就帮我问问,当年给我被子的三位红军姑娘,如今在哪里?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了敌人要来看我的呀!”

1985年11月7日,在湖南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记者罗开富遇到了一位大娘。大娘身穿瑶族服装,裹着一双小脚,手里拄着一条拐杖,站在村口的高坡上,似乎在等什么人。在村中采访时,记者发现,这位大娘一直在跟着自己,似乎有话想说。于是,罗开富便于大娘聊了起来,听她讲起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一版刊发稿件《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这段鱼水情深的故事经采写刊发后,感动了许多人。邓颖超、蔡畅、康克清等15位当年的女红军发表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我们也想念那些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在邓颖超主持下,一场寻找3位红军姑娘的行动在全国展开。遗憾的是,那3位女红军一直没有音讯。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展出的邓颖超等老红军送给徐解秀家人的被子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代代相传。

家长带着孩子参观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网友热议

“欣欣向荣”:究竟是一份怎样的感情,能够承载半个世纪的思念?这就是共产党员与百姓的鱼水情深。

“田园人家”:重温这段历史,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共产党员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小李同学”:无论是女红军送的“半条被子”,还是徐解秀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都蕴含着红军与百姓之间互盼平安之情。

“珍惜当下”: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共产党在那血与火的斗争中之所以能无往不胜,就是因为从红军时期就形成的爱人民为人民的情怀!

半条被子,鱼水情深;一份初心,矢志不渝。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 “半条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村,再次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

“半条被子的故事”为何能让总书记如此难忘?在新时代,这个温暖的故事,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悟?今天,让我们重温这段潜藏半世纪的感人故事,在故事中寻找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一角

半条被子的故事

发生在87年前

那一年

86000多名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第一渡口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

来到了湖南郴州汝城县进行休整

其中一支红军

驻扎在了汝城县沙洲村

俯瞰郴州汝城沙洲村

起初

不少村民因为害怕

早早地躲到了山里

村民徐解秀因为缠着小脚行动不便

又背着刚满一岁的儿子

因此没能走远

然而

躲在一边的她却发现

红军纪律严明

不仅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

还帮助大伙干活

徐解秀与丈夫看在眼里

慢慢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

徐解秀家庭合影

1934年11月6日晚

北风夹着冷雨,寒气逼人

冰冷的雨水打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徐解秀见状

就将其中三个女红军迎到了家中

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时,使用的火炉

一条烂棉絮

一件草蓑衣

是这个贫困家庭的全部

为了御寒

女战士拿出了

仅有的一条行军被

与徐解秀母子合盖

那一晚

大家侧着身子、抵足而眠

北风呼呼地吹

心中满满的情

三位女红军和村妇徐解秀同睡过的木床

在村中落脚的日子里

女红军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

还向村民们宣传

共产党的进步思想和宗旨

播撒革命的火种

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

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时,使用的脸盆

几天后

红军要开拔了

女红军们决定

将仅有的一条被子留给徐解秀

可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要

“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人民的军队,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女红军们

不由分说将被子往床上一扔

抽身就往外跑

徐解秀赶忙抱着被子追了出去

一直追到村口

在村口

她们将被子推过来、推过去

一时僵持不下

突然

一个红军姑娘掏出剪刀

一下把被子剪成了两半

然后拉着徐解秀的手说

“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你的。”

沙洲“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里的展示雕像

红军姑娘走出了村子

徐解秀担心她们不认识山路

便叫丈夫送她们一程

送得远一点

再远一点

她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徐解秀的眼底无限留恋

望军桥

“我们还会回来看你的。”三位女红军的话,在徐解秀的脑海里整整环绕了半个世纪。50多年来,每逢与红军相遇的那天,那双蹒跚的小脚总是从家里一步步向山那边走去,站在村口的高坡上,眺望远方,期待“亲人”回来。

1991年,徐解秀去世,始终没有能见到那3名女红军。“她们可能已经在行军途中牺牲了吧。”虽然未能如愿见到曾经的恩人,但徐解秀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和村民听。她对儿孙说:“要告诉3位姑娘,解放后我就有被子盖了。现在只是太想她们。是她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啊!”

徐解秀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家福和徐解秀的儿子朱中雄一家于2020年拍摄的全家福。

什么是共产党?

半条被子里找答案!

共产党就是

自己有一条被子

也要剪下半条

给老百姓的人

纪念“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塑

87年过去了

“半条被子”

承载的初心、蕴藏的使命

不仅没有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反而历久弥新

并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了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201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是31日上午,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我们可以看到

无论是不惜一切代价抗击疫情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2020年2月4日,医护人员走向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

还是全力以赴脱贫攻坚

让14亿人走向全面小康

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80后青年党员梁青松(左)和60后的“脱贫户”梁日础火龙果基地查看火龙果的长势

无论是竭尽全力抗洪抢险

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抗洪抢险

还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每一件小事

……

这个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

始终把人民群众

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永远将党旗飘扬在

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半条被子的故事”。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考察点就是沙洲村,首先看的就是“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总书记在参观时说:“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时说,“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2020年,实地考察沙洲村时,总书记又多次谈到这个故事的启示。

在专题陈列馆,他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开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情况

在徐解秀的后人——村民朱小红家中,总书记说:“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党才有了光荣历程、辉煌事业。你们家里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坚持为民本色,说到做到。”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习近平同村民朱小红一家拉家常

在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的四年级课堂上,总书记对孩子们说,“作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红色基因要在你们身上得到体现。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手中实现。”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同正在上思政课的同学们亲切交流

在村子广场,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棉被也可以分半条给老百姓。建党近百年不忘初心,老百姓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是老百姓的党。”“我今天到这里来,也是受教育。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的负责干部,本身也要不断受教育、不断受洗礼、不断受启示,履行好我的职责。”

“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千言万语抵不过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人民不拥护这样的党拥护谁,不支持这样的军队支持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又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中播撒了理想信念的种子。因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事业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的任务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云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这是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

人民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是一个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9年4月,习近平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出京考察调研,主题聚焦脱贫攻坚。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马培清家的院坝里,习近平同干部群众代表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座谈会”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连续执政72年,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总结过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成功经验,他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也有深刻感悟。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曾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给了三个答案: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再进一步,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是,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之后,无论是在哪里任职,他都竭尽全力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取得突出成绩,赢得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同。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也不能少,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全面从严治党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人民至上”是最终的价值指向,也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在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我们要铭记“半条被子故事”

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记住我们的奋斗

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

这是激励我们

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来源:云报客户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时政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