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卯家湾安置区:“就业+管理”激发发展活力

 2021-03-18 10: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进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一栋栋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路纵横交错,学校、医院、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一年多前,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帮助下,来自鲁甸、巧家、彝良、永善、盐津5个县的3.6万贫困群众搬离大山,进入卯家湾安置区开始了新生活。

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鲁甸县按照“设施现代化、产业园区化、村庄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的“四化”思路,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从抓好产业就业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入手创新工作,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从农民彻底“蜕变”为市民。

产业就业方面,在安置区附近建设产业园区和农业基地,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配套建设的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期引进10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同步建成4.9万平方米食用菌加工厂房,实现了一大批搬迁群众家门口务工目标。配套建设1万亩苹果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1000个食用菌大棚、1000个蔬菜大棚、5000亩香葱基地,让不愿意进厂但熟悉种地的群众有地种、靠种地增收。建成春熙商业街、幸福广场夜市、向阳花游乐园,共提供自主创业摊位700余个,为安置区群众搭建了自主创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化劳务输出,做好就业推荐服务,让搬迁群众从“家门”上“车门”到“厂门”,有组织地输送到市外务工人员已超9000余人。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就业一批、就近就业稳岗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一批,安置区18479名劳动力到今年3月底就业率能够达到93%以上,实现充分就业。

在管理服务方面,以楼栋为管理“细胞”,建立党工委、社区、楼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建立“133454”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确保安置区管理有机构、队伍有人带、工作有人抓,将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楼栋,成立6个社区、18个网格党支部、76个楼栋党小组,并选优配强社区干部54人。实行“红绿灯”分类分级分策管理,开发了“幸福卯家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把群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落点进行细致的标签化识别,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和社区的双重困难。采用“双楼栋长”制,在每栋楼设置党工委干部职工和居民群众各1名楼栋长,明确责任区,切实做到特殊困难群体、“红灯群体”“日随访”,家庭档案台账“周动态”,劳动力就业台账“月更新”。另外还推行“公益志愿服务换积分、积分兑物资”的“爱心超市”管理模式,以积分引导搬迁群众不断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下步工作中,关键要让搬迁群众能够逐步致富、感受到幸福。目前,卯家湾搬迁群众在安置区基本实现了设施现代化、产业园区化和村庄社区化。接下来,关键的“农民如何市民化”,鲁甸将一方面加大搬迁群众培训力度,增强劳动技能,实现搬迁群众和所提供岗位能够做到人岗相适;另一方面要通过党工委和社区常态化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搬迁群众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上全部转变,逐步适应城市生活、习惯城市生活,最终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彻底幸福地融入城市生活。

通讯员 马祥刚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搬迁 就业 求职 卯家湾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