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华诞,唱响百年”征文作品选㉖|一件棉衣背后的故事(周飞)

 2021-03-17 15: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1. 一件棉衣背后的故事 

 周 飞

昨天,姐姐打电话跟我聊天时说,想给我寄点吃的和用的,让我的思绪不自觉地就回到了15年前的那件事。

2006年我高中毕业,高考第一志愿填报了5所大学,具体的名称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有一所北京的,还有东部沿海的,还有祖国最南端的。刚好姐姐手上有一张购物卡,好像是新天地购物广场的,姐姐想万一我被录取到北边的大学肯定冷,得添置厚衣服。刚好她有朋友在所发购物卡的超市上班,姐姐打听到有一批衣服在打折,就带着我去超市买衣服。试了很多衣服后,终于选定了一件蓝色的双层棉衣,外形有点像现在的冲锋衣,里面一层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一件衣服穿。购物卡的金额不够,姐姐又添了点钱才把衣服买下来。可录取结果偏偏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最后被录取到中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上大学,厚衣服自然也用不上了,姐姐就让我带上那件衣服的内套单独当作一件衣服来穿。那件衣服一直陪伴我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

我一直都是伴随着贫困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买过几件像样的衣服,父母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是用在两件事上,一件是全家的生计问题,另外一件就是孩子的教育。父亲是一个比较执拗的人,只要认定的事情就风雨无阻地坚持下去。他坚信作为贫困地区的农家孩子,改变生存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学读书。父亲上学时成绩特别地优秀,但在爷爷的思维里面,作为长子的父亲最重要的事不是上学,而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父亲就这样被迫离开了课堂,一辈子扎进了大山的黄土地里。

那时候,大多数人的观念都是读书无用,送闺女上学更是倒贴钱。姐姐的同龄人就没有几个完整地把小学读完,我的同龄人读完初中的依旧很少。我们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班有36个同学,读到六年级就只有18个了,小学毕业后再上初中的就只有两个人。因为父亲被迫辍学的痛苦经历,他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家五个兄弟姊妹,所有的孩子都读完了初中,其中三个读完了大学。在现在看来,读研、读博的都一大片,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在那个年代,整个村委会像父亲那样执着地送孩子上学的不会超过3家,父亲母亲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初心和坚守。父母的坚持,让我们摆脱了贫困,但其艰辛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姐姐是老大,从小体弱多病,在她还未上学时就被带着四处求医,等把病治好就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因兄弟姊妹们的年龄相差都不大,上学自然是一个接着一个。姐姐上完初中,哥哥就跟着上初中,而哥哥上高中另外一个姐姐又进入了初中的课堂。哥哥上大学那会儿,我跟妹妹又陆续上小学和初中。最开始那会儿还没有办法外出打工,地里种的庄稼只能勉强够一家人的口粮,送孩子上学的所有费用就只有靠父母拼命地省吃俭用。母亲每年养的猪又大又肥,可是她自己是吃不到的,养肥的猪要卖掉作为孩子的学费。我们家的鸡蛋从来都是卖掉的,更别说能吃上鸡肉了,有的年份连油腥味都没沾。我们家的人多少年不能买一件新衣服也是很平常的事。在寒冬腊月,父亲就穿着一件自己手织的羊毛毛衣赶集,毛衣漏风,根本无法御寒,但这已经是他最好的衣服了。母亲则顶着大风雪赤着脚砍竹子,然后送到10多公里外的集市去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可即使父母像这样节约到极致,家里依旧入不敷出。父亲就外出去帮别人建房、割漆,后来又去砖厂上班。母亲一辈子操持着家,父亲就想各种的办法挣钱送孩子上学。

家里的经济从来都没有宽裕过,父母也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健康,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都不敢去医院,去了医院孩子们就得饿肚子。艰苦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哥哥参加工作才略有改善。除掉过年过节,家里也能随时有点大米,年底终于能正常地宰杀自己养的年猪。本以为苦尽甘来了,可谁知这时候我们的天塌了。经历持久疼痛的父亲顶不住了,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不治之症,看到父亲日渐消瘦,只剩下皮包骨头,我们欲哭无泪。那时,我是那样无助和绝望,真希望遭受痛苦的是自己而不是为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的他。父亲终归没有战胜死神,在他55岁那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着无数的眷恋和不舍离开了我们。

父亲走了,哥哥姐姐继续接过父亲的接力棒,送我跟妹妹继续上学。姐姐从她参加工作后就将自己的收入分成两半,一半用于自己生活,另外一半给家里用。哥哥跟二姐同时在县城上学的时候,姐姐直接供二姐上学。爸爸过世后,我跟妹妹上大学完全是哥哥照管的。为照顾家里,姐姐虽然工作了很多年仍然一直没有像样的资产,哥哥则是彻彻底底做了一个大龄晚婚青年。

有父亲母亲的执拗坚守,有哥哥姐姐的薪火相传,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父亲不是那样执着地送我们读书,他是不是依然健在呢?如果不是哥哥姐姐的继续坚持,我跟妹妹又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国家倡导用教育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从我的成长经历,我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每当回忆起我们家走过的艰苦岁月时,我都不禁热泪盈眶,不是难过,而是感怀。愿时光能慢一点,母亲能慢慢地老去,我们都能被岁月温柔地对待!

 

(周飞/文 图片来自网络)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刘静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刘静涛
标签 >> 民生 百年路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