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3-17 13:28(扎西会议会址 卓家勇 摄)
扎西的道路
□刘 平
字典上对路的解释为:来往通行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居住之处都会有路。早期的路大多是众人用双脚一步步踩实或用石制器具一提一放夯出的。路浸染了无数开路者的血汗。若在高山峡谷间筑路,那每段路凝聚的注定还有无数鲜血与鲜活的生命。
时代发展到当下。路,再也用不着出动人山人海去对峙,而是让机器代替人工去挖掘与修筑。路,变成了激光、变成了长虹,能穿山、可跨海,借助科技的力量,能在狭长的空空两峰间搭建一座无法想象如彩虹般悬空的桥梁。路,在科技的帮助下像梦一般无处不达。
路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通达的,它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也是综合国力最直接的体现。
路的诞生和发展,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以滇东北威信县城扎西为例,路的量与质的惊人变化可见一斑。
云南省威信县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无论距离昭通市还是省城昆明都最为边远。只因它处在三省边缘,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边远的水田寨还有个特别的名字——“鸡鸣三省”,鸡一叫三个省都能听到。
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威信县城扎西到昭通市需要3天左右行程。第一天到邻县镇雄,第二天到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或黑石头乡,第三天才能到达目的地。人们出行是件艰难之事,不是万不得已,大多数人不会主动选择出远门。
20世纪80年代,在滇东北各县之间有了弹石公路;2000年后,水泥路渐渐盛行起来,再后来路面拓宽,且又有了柏油路;21世纪的华夏大地,柏油路已延伸到许多乡镇,来往已不再是一件困难之事。但是,当时威信全县既无高速路,更无铁路,交通“霸道”地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2019年12月26日,对威信县45万百姓而言,无疑是个划时代的开端。这天,成贵高铁正式通车,以往到四川宜宾,长途班车得颠簸五六个小时,而今坐高铁到四川宜宾站只需40分钟。这惊人的变化如梦如幻,原来到成都得六七个小时,现在只需3小时左右;原来上省城昆明基本是两头黑,现在坐高铁只需4小时。这一局面的改变,骤然间提升了全县的交通格局。之前只有二级公路,连火车都不通的县竟一步跨入高铁时代,在外与许多人谈起这一变化,人们总是满脸愕然,更多的却是艳羡!
而今,威信县除宜毕高速公路通车外,在建的还有隆黄铁路、昭泸高速,高速与铁路都在县城设有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短短几年密布全县境内,什么叫巨变,这才是巨变。往后铁路及多条高速公路的贯通,在便捷人们出行的同时,还将极大缩短威信扎西与周边的时空距离。外出旅游、探亲访友成为边远县城大多数人新的生活方式。
路的变化触及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随之而来的是县城扎西的巨变。
美丽县城建设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县城扎西的市容市貌及精气神。
扎西,一个美丽而特别的名字。许多外地人都以为是个藏语名,其实不然。不过,它的确与一个少数民族有关。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县城扎西原是一个水草丰茂的湖,湖边开满了各种花草,尤以鲜艳的马缨花最多最为壮观。花开之际,四周姹紫嫣红、波光粼粼、景色迷人。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地质从现在的两合岩处断裂开一个缺口,湖水便顺着这一缺口流走了,渐渐地,湖变成一个个水凼。马缨花仍然花开不败,围着一个个水凼继续盛开。当时,附近居住着大量的苗族,“扎西”在他们语言中是开满马缨花的月亮湖之意。扎西这一美丽别致的地名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当下,扎西上、下两个广场的亮化工程将县城的格局陡然提升。美化街道和给两边建筑物穿衣戴帽是美丽县城建设最大的亮化工程。
于普通百姓而言最受益的自然是小区的改造。光明小区原是县火电厂兴盛期间所建,建成之初,也算得上一个像模像样令人羡慕的住宅区。火电厂淘汰关闭之后,整个小区则步入了管理的真空状态。私自在楼顶建房者有之,擅自在院坝内搭建棚户者也不少,楼道内任意堆放煤炭和杂物,过道脏乱差,私拉乱接的结果是各种线路横七竖八、乱麻麻地穿行于楼房与楼房间。光明小区不“光明”,成了城市一处溃烂难看的“脓疱疮”。外人不愿进入,小区住户却无力改变。
随着施工队伍进入小区,违章建筑物被一一拆除,被强行霸占的地盘也一一退出。垃圾被一车车运出,破烂的砖墙和脏兮兮的墙面修复和粉刷如新,堵塞多年、臭气熏天的化粪池还动了“大手术”。原来的院坝变宽了,不但增加绿化区,还设置了停车位。完工后,整个小区如同新建一般,不但变得亮丽,还宽了许多,住户们原来紧锁的双眉一如五月的阳光明媚灿烂。
光明小区的改造是威信县所有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散布于县城各处的口袋公园也是一景,能大则大能小就小,主要集中在公共场所、小区和人流活动多的地方。各种成人健身器材和小孩的运动设施皆有配置。加之造型独特的绿化,平整干净的路面,完备的饮水及洗手台设施,智慧厕所,还有宽广平坦四车道的扎西大道、美丽的灯饰夜景以及正在建设的智慧停车场,治理扎西河等等,将扎西这个小城的面貌在短时间内陡然提升了一个大档次。
老街是县城变化最突出、最具特色也是人气较旺的一条街。它始建于清末,当时的扎西城就坐落于此。1935年2月,原计划北渡长江的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从四川折回聚集扎西就驻扎在老街。老街是红色文化浸染最深的地方。
前些年,老街改造被提到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2018年,改造全面启动,所有房屋建设及装修全都按照清末风格进行修缮。经过短短两年多改造,现在的老街已今非昔比像换了一番天地。
每当夜幕降临天色暗淡之际,则是老街一天中最亮丽最妩媚之时。以缓慢的步伐行至立街街口,瞬间,光阴仿佛缓缓倒流。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门檐上方,通红的灯笼血液般激活了古旧的街道和房屋,抖抖身子,它从远古的尘嚣中醒来,敞开虽不宽广却异常亲切温馨的怀抱,迎接四方游人。
街道两旁用石条砌成的排水沟里流淌的“哗哗”水声纯洁而清脆,一听便知是清洁的流水。步行街里因无车辆通行,一切都随意和自在。没有尖声刺耳的机器声,没有飞扬的尘土,没有躲闪不及和突然而至的车辆,内心与这里环境一样变得清静淡然。行走在厚实的石板路面上,穿行于古老的两排木制房屋间的街道,和微风相伴、同光阴并行、与历史而立,如同一脚踏入了1935年2月扎西的那个初春……
视野范围内,川流不息的游人结伴而行,或家人同游,或一队队外地客人举起相机时走时拍,或小情侣携手出游……用手机拍照的人则更多。红军井、古旧石磨、水车旁,都被游人挤得满满实实的,被照者和照相者脸上均洋溢出惬意的笑容。
街道两旁有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和小吃店,所有经营摊位都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指定位置。游人尽情地欣赏各自喜爱的景点,往里走,还有书画、蜡染门店,每个门店前都游人如织。在这条不宽的古街上,精神、物质的需求都同在其间。既飘逸着世俗烟火的饮食味道,也氤氲着阳春白雪高雅的诗书气,“云上乡愁书屋”便是这诗书气最集中的体现。
外地游客来扎西,老街非游不可,且声名远扬,还有大量的周边“有心人”过来考查、调研及学习。
很早以前,扎西曾是一个开满马缨花的月亮湖。而今的扎西,处处开满了比马缨花还亮丽的科技之花、富裕之花以及幸福之花。市民在扎西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过上了惬意幸福的日子。
老街的路很窄很窄,窄得只能供过往行人行走而无法让车辆通行,但它却又很宽很宽,宽得曾经驻扎过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一支队伍和一个强大坚强的组织。老街的路很短很短,不停步地走,只需十多分钟便可走完,可它却又很长很长,长得让一支长征的铁流自1935年2月北渡长江受阻时被迫进入此街,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会议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斗争局面骤然改变。领导班子换帅,“遵义会议”悬而未决的决议得以落实、扎西整编、扩充红军等等,这支队伍以此为起点,从而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失败到胜利的大转变。尔后竟以崭新姿态重占遵义,四渡赤水,节节胜利一路北上最终直达陕北。强大之后又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阴霾直至走向共和国1949年金秋的10月。期间关系到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则是在扎西老街那间简陋小屋里作出的。
“扎西会议”有多重要,自不必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在昆明发表的重要讲话:“‘扎西会议’改组了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
扎西是中国革命进程中一个新起点,它没有终点。80多年后还有更多的一支支队伍从这段路上继续行走,所不同的是86年前在此所走的是一支在艰难中行进而又有些凄惶并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尔后又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队伍。而80多年后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走一小截的行走者,只是在体验当年革命前辈曾经的艰难。前者是为了开创中国革命胜利新征程,后者是为牢记先烈遗愿,继承曾经的传统,永葆经过扎西那支队伍开创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红色扎西,胜利起点。
扎西老街的道路,一头连接着中国革命曾经的低迷与彷徨,一头开启了中国革命从失败到胜利的新征程。自扎西老街延伸出去的道路越发变得很宽很宽很长很长,宽得可让十四亿中国人民一并幸福美满徜徉与安逸地生活;长得注定需要一代代后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永远不断走下去。
(作者系威信人,供职于水富市某企业)
(刘平/文 卓家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