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云报头条丨三年系统性生态修复,洱海东岸面山披绿装

 2021-03-15 16: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3月15日出版的《云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洱海东岸面山披绿装》,聚焦三年来大理州对洱海流域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使洱海东岸面山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近日,记者沿洱海东岸环海公路前行,只见山坡上绿树成荫、春意盎然,从前的荒山已披上绿装。

唐代云南地方史书记载,洱海东岸“无树”,千百年来一直是荒山秃岭。这里气候干热,石灰岩裸露,土壤瘠薄,生态防护功能脆弱,属造林困难地区。

为保护洱海,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从2017年以来实施“海东面山绿化工程”,按照“林水结合、综合治理”的思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综合应用,乔、灌、草、藤立体搭配,开展系统性生态修复。截至2020年底,已造林绿化5.8万亩,自然恢复植被3.8万亩。

水利先行 让千年荒山绿起来

“春天,樱花成片开放,非常漂亮;夏天,满山绿色,赏心悦目。”大理市双廊镇绿罗山下,绿化工程现场负责人李天栋说,从小住在山脚下,山上只见草、不见树。近几年通过人工造林和原有植被抚育,绿罗山实现了海东面山绿化全覆盖。

李天栋介绍,绿罗山的6片造林地块中,有4片石漠化严重,必须换土种植。山上没有路,只能靠人背马驮,运送引水上山的钢管及客土、树苗,两个壮劳力一天背6至7趟还运不了一立方米土。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种下860亩云南樱花、滇朴、滇润楠等树种。

“为改善洱海东岸面山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州委、州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2017年获得农发行3亿元贷款资金支持。计划用3年的时间,通过工程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使洱海东岸面山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勇介绍。

2017年先行试点,2018年启动建设国家储备林洱海流域生态质量提升一期工程。委托国家林草局昆明勘查设计院进行绿化造林规划,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林水结合,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乔灌结合,造管并举”的造林绿化思路,编制了洱海面山绿化年度施工作业设计,将配套水利措施作为保障绿化成效的核心要素,对洱海流域进行系统性的生态修复。

“为避免造成原生植被的破坏,面山绿化杜绝机械上山,所有的土方均采用人工开挖。石漠化严重的地段,如果挖大塘、破解石头,不仅成本高,还无法保障成活率。我们就采用见缝插绿、点播撒播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大理海东面山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学忠说,扣除岩石裸露地、村庄等地类,海东面山可造林面积6.4万亩。能够开塘换土的地段,采取挖大塘、换土、施底肥、植大苗方式进行绿化;疏林地、灌木林地采取森林抚育,改造培养方式提升林分质量;岩石裸露石漠化严重地段,采取补播车桑子等树种,增加林草植被。在开展工程造林的过程中,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实行造管并举,包种包养,一包5年。

海东面山绿化工程开展以来,先后投资2.7亿元进行泵站、蓄水池、提水管线、输水主管、田间喷灌管网、田间滴灌管网建设。交通便利的地方,利用水车将水运输到种植区,从上至下供水,保证苗木种植定根水和保苗用水;山脚交通便利及水源充足的地方,从下至上多级泵站提水,保障苗木用水,实现新造林地水利全覆盖。


中水回用 解决干旱少雨难题

“通过这几年的绿化,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也加强了。”看着秀北山森林公园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中心副主任周艳梅深有感触。

秀北山森林公园占地1190亩,原来是一个地形破碎的泥石流冲沟和渣土弃土场所,如今成为集地质灾害治理、城市园林景观森林公园建设、雨水收集回用并形成自然水面景观、中水全覆盖使用的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示范工程。

目前,洱海流域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35座,日处理能力达23.75万吨;污水收集管网4503公里。通过污水处理厂净化后达标的中水,部分直接流向了山地。海开委铺设了78公里再生水管道,修建了6个高位水池,将中水通过高压泵提到高位水池,又分流到各个绿化点。大理市上关、挖色、双廊和海东4个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也作为海东面山绿化用水。

从截污治污,到污水再利用,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为提升洱海的环湖生态修复及森林生态质量夯实了基础。

科技助力 绿化边坡修复生态

漫步在海东新区天秀路,两旁的球花石楠行道树挂满了红艳艳的球形花朵。宽敞的道路笔直地向前延伸,两旁的边坡上满是绿荫。

“天秀路边坡绿化采用的‘鱼鳞坑客土定植’技术,来自于白族民居庭院中的大理石花盆的启发。”海开集团副总裁杨凯介绍,工程师们在土壤极少、坡度较大的石漠化陡坡上,开凿出一个个鱼鳞状的“大花盆”,从外面运来肥沃的客土,种上三角梅、青刺果、杂浆草、倒钩刺等“叶子花”。工程师们又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通过与中水回用系统连接,保证植物生长需求。

海开委自主创新的“陡岩质边坡鱼鳞坑客土定植生态修复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海开委申报的“一种用于边坡植被生态修复的坡面复合层”实用新型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同时,引进国内外领先的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采用乔灌混交林业工程造林、汇播植草、爬藤植物种植、挂网喷浆等多种技术,提升边坡绿化和生态修复能力。

截至2020年12月底,大理海东新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13亿元,实施绿化项目418个,种植乔木80.2万株,边坡绿化生态修复225万平方米,海东15300亩荒山得到绿化。

种经济林 让青山变金山银山

“秀北山的绿化树种,主要选用了耐干旱的油橄榄、华山松和涵养水源极好的滇桤木。现在,海东新区种植油橄榄已达到15000亩。”大理海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文燕介绍,海开委与省林科院合作,在秀北山森林公园种植的20亩油橄榄示范点,2019年生产橄榄油24291瓶,产值200万元。2020年预计生产橄榄油30000瓶,产值可达300万元。进入盛果期后,海东新区油橄榄可生产200多万瓶橄榄油,预计产值2亿元。

“海东镇文笔山种植大树杨梅,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杨学忠告诉记者,海东面山绿化项目实施地块涉及面广,为了不破坏原有的植被,施工过程中没有开挖便道,基本上采用人背马驮、溜索等方式运送苗木、建材。文笔山种植了200多亩大树杨梅,前年已开始挂果。在海东面山绿化工程中,目前种植了1000多亩大树杨梅,既保护了环境,又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来源:云报客户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