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3-12 16:48独龙江乡新貌(2020年10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01
坚守民族团结生命线
过去,怒江大峡谷独龙江一年里有半年大雪封山,人们3月到北京几乎不可能。等雪季过去,去昆明都要花4天时间。而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山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总共用了不到1天时间。
独龙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2019年,独龙族的贫困发生率是2.63%,目前已经降为0,整个民族脱贫奔小康,一步跨千年。
2014年4月,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群众终于不再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现在独龙江上还建起了6座“彩虹桥”,人们过江不再靠溜索,所有自然村也都通了硬化路,村民“出行难”基本得到解决。
马正山说,现在独龙族群众种草果,采蜂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家家户户年人均收入过万元,村里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
独龙江乡孔当村群众在草果基地分拣草果 周灿 摄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云南把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列入脱贫先行攻坚计划,创新实施“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成功于2020年11月实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部脱贫摘帽,创造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生动实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云南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拉玛·兴高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云南将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力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
02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生态建设作出的相关工作安排。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5月份在昆明召开,这对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李彪认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世界意义。借由COP15大会,希望云南能够得到世界的持续关注,成为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他建议,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以云南全境或部分区域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代偿地区经济发展损失。
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李彪所从事的中医药产业既涉及中药材资源保护问题,也涉及利用问题。李彪说,云南拥有全国过半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但有的药用生物资源因为缺乏保护或过度使用濒临灭绝,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和“产学研”多环节,需要组建专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分类开展种质溯源、物种繁衍、高效利用等课题研究。
朱有勇院士讲授林下三七种植技术
挑战不容忽视。代表委员们指出,当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土地利用改变、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流失等威胁依然严重,仍需全社会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说,要利用COP15机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弘扬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和文化,拓宽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渠道,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吸引各方参与保护;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深化合作,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03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部署和举措引发代表委员们深入讨论。
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邢路扬 摄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近年来,云南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云南鲜花在泰国曼谷市场销售 雷桐苏 摄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当前,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面建成通车;“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不断延伸;航线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备受期许的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昆明至老挝首都万象有望夕发朝至。
“建设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网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基础保障和优先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耕捷说,未来几年,云南铁路建设将从构建大通道、服务大战略的角度出发,完善枢纽和节点,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联通枢纽。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云南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围绕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推动制度创新,引领推动省内各类园区联动发展。2020年,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完成717.9亿元,同比增长91.4%,拉动云南外贸整体增长14.8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已累计注册企业530户,2020年招商引资31.0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80.2%。”全国人大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长罗萍介绍,片区围绕面向东盟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新合作示范区的“三个定位”,加快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来源:云南发布